在佛教经典中记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笔者最近阅读日本佛教书籍,得知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为经济能力不佳者设想的七种“非财布施”。台湾的学佛人士较少人知道,故笔者针对日本佛教徒现今正鼓励推行实践的“非财布施”做个介绍,并将其引申,抒发个人的感触和心得于后,希望与读者大众共勉实践之。
所谓“非财布施”包括“体施”、“心施”、“目施”、“言施”、“和颜施”、“座施”、“借宿施”等七项。以下逐项细说:
一、体施 ── 没有报酬的方式提供自己的劳力为对方服务,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前者如当义工,后者象是一九五O年在越南(当年南北越尚未统一)的佛教僧侣集体自焚殉教。越南僧侣们为抗议当时南越政府镇压佛教徒不准人民信仰佛教的命令,这些勇敢的示威僧侣前仆后继地以自己的身体企图换取更多人的性命,这种行为不能说是自杀,而是典型的“体施”。
二、心施 ── 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等布施。譬如远古的尧舜以道德垂拱,结果天下太平,人心归向。尧见自己儿子的贤能和道德比不上舜,他为天下人的幸福设想,决定把地位让给舜,这种地位的禅让,成为永垂不朽的美谈。
今年重阳节前夕,社区满六十五岁的老人集体到台北旅游,旅程中承蒙社区住众开设的素食餐厅招待。值得一提的是,这间餐厅里提供的蔬果,因为怕有农药残留,用自来水洗了又洗,最后还用大量的开水洗涤一番,如此处理令人吃得安心,料理的菜肴也特别好吃。试想,时下能象这间餐厅如此用心、发心的有几人?回程时,餐厅主人还专程送来百余盒的便当,这分为别人设想的善心及念旧的情感,让老人们深受感动。
三、目施 ── 定睛注视对方的起居行动等布施。前几个月在台北,有一位年届耄耋的退伍军官跳楼自杀,风烛残年的他孑然一身,老病缠身又无亲人依靠,只好选择自杀一途。如果能有人多方照护这类孤苦老人,或指定专人经常对他“目施”,或许不至于发生如此悲剧。
国民革命成功后,国父孙中山先生让位给袁世凯当首任的大总统。但袁某亟思当皇帝,他的二子袁克文反对,一再劝袁某勿走火入魔,结果招来袁某的叱责,并予以软禁。在软禁期间,他一直对父亲袁某“目施”,前后发表两首诤谏的诗,希望父亲悬崖勒马。
四、言施 ── 给对方说好话的布施。印光大师曾开示我们“多行四好” ── 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励人应切实励行。能做到大师的训辞,大者必有好报,小者立足社会无往不利。孔子说:“巽与之言,能无说乎?”表示对人说好话,双方都蒙受其利。在此举出一则清代俞樾的〈高帽〉故事。
俗话把当面奉承人叫作“戴高帽”(北平的俏皮话,表示向人说好话)。有个在朝廷做官的要放到外地任职,临走时向老师告辞。老师告诫道:“地方官可不好做呀,要小心谨慎。”
学生回答说:“我已经准备了‘高帽子’一百顶,逢人便送一顶,想来不致于出什么岔子。”
老师生气地训斥道:“我们要用正道来待人,哪能这样?”
学生马上说:“天下象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
老师微微点头道:“你这话说得还有点见识。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