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黄威南居士:助念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2-26 09:31:40作者:大悲咒
黄威南居士:助念的故事

〈前言〉

整理了一些经历过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父打的一个题目:「在那行云流水一般的日子里…」真的,人生的每一个日子真的就像行云流水一样的从我们眼前一直流去,从来不曾暂时停息……有时真的会对人间有着太多的不舍,太多没有改过的习气,太多没有真正好好地去对待、尊重的人和物……然而时光还是在流逝着,万物仍在迁移着,我的生命也一直在流失着……万般不舍,最终还是得舍。不是吗?

人生,真的只有惜情念恩,力求图报的权力;越来越发现自己不舍得也不情愿再去抱怨或伤害人了。但愿声声佛号能让一切归于平静:愿我的存在不会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和烦恼;愿我的离去可以平静如如,不要留给自己太多遗憾,也不要带给别人伤心吧?阿弥陀佛!



无病呻吟,付诸一笑吧!哈哈!

敬祝:快乐无比!

威南恭敬合十

------------------------------------------
题目:助念的故事
作者:黄威南

谈到「往生」,大家就会联想到死;谈到「助念」,一般人就总是联想到去送死人,去替要死的人念佛,而且如果对方一日不死,就认为说:「唉,『他』还没『往生』啊?」其实是在问被「助念」的对象死了没有?意思好像是说只要一直念佛,念到对方终于断气了,那就算是对方「往生」了!近来,还干脆有人就用「往生」这个词儿来代替「去世」或「死亡」。到底往生是否即是死亡的同义词呢?

道证法师说:「本来往生极乐并不是死掉的意思,也不是肉身死了,才去极乐世界……往生极乐的意思,就是一往不退地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或者说勇往直前过最快乐的生活,不被烦恼痛苦所害,不被紧张压力束缚,所以往生是现在就快乐地生活,现在就和佛手牵手过欢喜慈悲的生活直到永远。如果一定要说『死掉』,应该是烦恼痛苦都死掉,不一定是肉体死掉,烦恼痛苦死掉了,心就快乐!」(引文见《毛毛虫变蝴蝶――「枉死」变「往生」》)可见死亡并不必然往生极乐,以往生作为死亡「代名词」的做法似乎有待商榷。

道证法师并且举出佛陀亲口的教诲来做证明:「大家看阿弥陀经,经上明明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并没有说肉体死掉叫作极乐,大家千万别误会了!」虽然,大多数人总是在肉体即将死掉的时候才会想到要往生极乐世界,想到要请人来助念――

我的第一次「助念」经验也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发生的:那是外婆陈脱娘临终的时候。还记得当时阿姨来电通知母亲回去看外婆,说是当天一早外婆对着昨天邻居刚送给她们的一只小狗说:「再见!」然后说是要吃菜豆饭,让排行最小的尾姨做给她吃;吃后呕吐、上厕所,沐浴更衣后说是自己累了,要在躺椅上休息一下。临睡前对与她同住的尾姨说:「有三位善友来了」,她让善友们稍等,自己随后才来。就这样一直安睡都没有醒来,於是通知大家来看,并且也请医生前来检查。在医生宣布老人家已经进入临终状态后,阿姨们及众多表姐妹及我们这些内外孙一起围坐在房里地上为她助念「阿弥陀佛」。

这时,我尚未能相信净土宗,未能信受念佛法门,只是随缘尽孝,按照佛书上的说法,以及先已抵达并也学佛的表姐所播放的佛号卡带为长辈效力而已。

然而,外婆本身在这之前却是已经念佛多年了。那是自从外公先她一步弃世后,一直耿耿于怀未有把握时间劝亲念佛的母亲费尽心思终于找到善巧方便,劝请外婆接受了念佛法门。母亲刘福英亲自画了一幅阿弥陀佛圣像在自己生日那天送给外婆。本来对随父亲学佛、念佛后即持长素的母亲的做法不太理解的外婆当时很讶异地问:「你是不是记错了?今天可是你的生日,不是我生日哦!怎么反倒给我送礼物呢?」结果母亲恭敬地告诉外婆,佛法说:自己生日乃是「母难节」,应当感念母亲生养自己之艰难,不应该自己大吃大喝忘记母亲的辛苦,所以要给母亲送一份无价之宝,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第二年生日母亲又送了一串念珠,第三年再送了一个阿弥陀佛的佛牌。

终于外婆开始默默念佛了!怎么知道呢?每当母亲回娘家问外婆有念佛吗?她老人家总是不置可否地表示说「有啦,有拿来看看啦……」之类的话。最明显的,是在之前几个月,外婆即在一次母亲回去探望她时取出当初送给她的三样法宝交回给母亲,说是已经不用了!然后又拿了一点钱给母亲,说是留给她的,「不然到时我走了你可就一点也分不到啦!」轻松写意,交代后事,这不是已经透露出「预知时至」的消息了吗?

外公去后,外婆最心疼的二舅、三姨丈先后因车祸离开人间。饱历丧夫失偶,丧子及丧亲的白头人送黑头人之痛的外婆自己身患癌症,却在接受了唯一一次的电疗之后决定放弃治疗,将生死放下,随缘念佛。相信这些都是帮助外婆看透人生无常而将万缘放下的有力助缘。印光祖师说:「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若非真正洞察人生无常,又有几人能够体认生死事大而决心老实念佛,不为世缘所牵引诱惑,专心致志,务求了脱轮回苦难呢?

然而,就在外婆的呼吸随着「阿弥陀佛」的佛号声渐渐轻缓之际,却 发生了一件极危险之事!大姨丈按照民俗建议大姨将一帖钞票准备塞入外婆的衣袋,说是带着在黄泉路上好用……大光法师的《阿弥陀佛助念法》指出临终助念时有需要注意的几点,即是:(一)不要移动;(二)不要哭泣;(三)不要嘈杂;(四)肃敬念佛;「…因亡者临终,需要宁静,如移动他,可能使其身体痛苦,易生嗔心,嗔即堕落。如果想与沐浴或换衫,要在其病重时,预先为之做好,或死后八小时再做亦可…」。这时给外婆袋子里塞钱,那可真是关系重大!身为外婆女婿的父亲黄佛乾当时已经念佛多年,知道兹事体大,赶紧持念往生咒,虔诚以一片对岳母的感恩及孝心祈求诸佛护念老人家不失正念,勿起嗔心。幸好,总算大姨从善如流,停止了塞钱的举动;而这段期间大家的佛号声不断,声声提醒外婆的念念念佛!

许是往生咒发挥了其无比的威力,打散众生的烦恼妄想;也是大家的一片孝心,诚意感动诸佛,护念外婆;亦也是唯一未嫁的尾姨跪禀外婆说是自己可以照顾自己,还有众姐妹的关心,请外婆放心随佛而去,让老人家了知自己确实人世职责已尽,可以完全无碍地到净土去随佛学习再乘愿而来普度众生。此际,外婆轻轻吐出最后一口气。入殓时,外婆容貌栩栩如生,安然自在,身体柔软。而在一旁参与助念的我,亲自见证了这一声佛号的殊胜效用,种下了后来修学念佛法门的因缘。

外婆往生是在一九九二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转眼已经十三年了!值得一提的是:外婆在七十岁左右被医生验出患上子宫癌,她放弃治疗,直到八十三岁往生,延寿整整十年,为人依然慈祥,除了人清瘦一点,看不出有甚么病容。据母亲说,外婆是一个和蔼的家婆,对待几位舅母非常疼爱,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有人笑说她是服侍媳妇的家婆!

亲自见证了念佛法门的殊胜,为了介绍让更多人认识学习佛法,三年后父母夫唱妇随,与一众同修发起创办了马六甲净宗学会。已经结婚,带着内人一起随父母持素学佛、念佛的我又有缘参与了一次特殊的临终助念:给我家的狗儿「强强」助念!

那是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马六甲净宗学会成立后两天,强强突然不愿进食,像是病了!带他去看兽医,他对一切不闻不问,只是竖起耳朵,耳朵一直跟着我随身带着的,正在发出声音的念佛机的方向转!母亲想起两天前对他说的话:「强强,你看怎么办?我们的结缘品要放那儿?假如你生活、睡觉的空间能清出来,可能就有地方了…」因当时,学会没有会所,一切希望尽量节俭,用的是我老家的前厅,由于空间有限,一些结缘品被迫要往后面搬,但是碍于这里乃是强强的起居空间,有些怕狗的同修就很不自在了!所以母亲才有此一说。而在这里,正是我家一向开放念佛机的地方,前面父亲每天做早晚功课,或母亲念佛,强强在这儿也可以听到。而且,强强这只狗儿是吃素的,肉骨就算给他也不会要,最爱吃包菜、菜心,吃西瓜还会吐种子,吃瓜子会吐壳!平常人家难以相信,时逢狗年,还上了报纸,有刊在报章上的新闻照片为证,总算让大家心服口服。

亲眼见到强强一心专注聆听佛号的样子,我们大家彼此相看,心想:「难道强强耳濡目染,受佛音熏陶,听了这话,竟然发愿舍寿往生,成就净宗学会众同修及此地一方有缘众生的法身慧命,打算『让』出空间,助成此地净土法门的宏传?」回去后,喂强强吃药,他拒绝,口里吐水,排泄。父亲见状带领我们给狗儿助念,强强竟然就此安祥往生!没有挣扎号叫,说走就走!

按照佛教仪规,我们不敢移动或触摸他的遗体,就让他躺在原处。刚从外头回来,不知道发生甚么事只知道强强病了的弟弟威丰看见强强静静地躺着后关心地问:「怎么?强强吃了药,在睡吗?」家人这才告诉他说狗儿已经往生了。

商量过后,我们决定为强强举行海葬,奇怪的是:当装着强强遗体的纸箱一放入海水中时,浪潮冲来将纸箱冲开,他的遗体就此随水直线漂流而去!最近翻拍他刊在报章上的黑白照片,显示出来的照片上竟然属于狗身的部分都显出颜色,而且是他原来的毛色,其他部分依旧保持黑白?到底怎么回事?谁也说不上来?是他从西方捎来的讯息吗?然而狗儿忠诚为主的精神却让我们感触深深!

后来陆续有缘为一些陌生人助念,亲自见过往生二十一个小时后仍遗体柔软,连手指都伸缩自如,可以轻松戴上戒指的阿嬷;也见过主人往生后站在屋墚上为主人守孝一直到出殡后才肯下来的母鸡,为他念三皈依,母鸡竟然每一遍都跟着发出有节奏的鸣叫,还带动整个鸡寮发出同样的叫声!动物有佛性,我和一起身历其境的内人是同样深信不疑。也因为这些因缘而有了后来经常为有缘动物助念的傻劲儿,还被朋友笑说我们是想学「动物医生杜立德」,跟动物讲话!

多年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助念和往生故事也颇不少。这些都启发的我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甚至如何处事待人的重新思考和一再检讨。纸短情长,难以尽述。

想想道证法师开示的法语,如果说在死亡的面前都可以超越,那麽自在、那麽了无牵挂地离开,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现在就学习向法师所说的那样:「现在就和佛手牵手过欢喜慈悲的生活直到永远」,让「烦恼痛苦死掉了,心就快乐」呢?

如果说连动物都能够具有忠诚报恩之心,那麽古人所说「人之异於动物者几稀」的慨叹是否让我们深思?动物未读诗书,只凭本性,可以如此仁义;人读经书而不知仁义,那麽这句古人的感叹岂不是就像是一句讽刺吗?我深深地、诚惶诚恐地警惕自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