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甚深微妙论,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上师真实义
《论往生之最低条件》
陈健民金刚上师
吾人学佛纵不能即身成佛,亦必求“带业往生”(林按:请参考文后按语)。古德为令人人念佛,万修万去之愿望所笼罩,颇强调简易,结果万修不必万去。余尝有愿,造《苟简论》以驳斥之,今且将此题,作一大概之陈述,使读者得知即此最低条件,亦不易获;自知猛省,加功用行,以求达到学佛之最低目标。
本人无意请求读者置易就难,故对相宗学者,如欧阻竟无等所谓“西方虽为圣凡同居土,然属三界以外,非破无明烦恼,决不能生。”并不盲从,彼相宗学者,藐视弥陀愿力,见惑太重,不足为据。惟所谓易者,就日常实修反省所见,亦殊不如古德想像及宣传之简单;苟不切实追究到最低,而最可靠之条件,终不敢自欺欺人。此为本文之动机。
今请将易于往生各说。分别讨论如次:
一.十念往生
十念往生,凡有五说:
(1)念佛十德,如毫光等观,详见《观无量寿佛经》。此并不容易成就,仅观一德,尚难成就,何况十德,何况十六观?净土门中,古德修此者,传记中少有记录。
(2)十念者有十种念法——即是:寂静念、清净念、不浊念、明彻念、离尘念、离种种念、离垢念、光耀念、可爱乐念、无能障碍念。此种解析,原属多余,十种念法,无一不可,亦不必十。
(3)十念者十气为一念。如一口气能念十句,则十口气能念百句,此说亦牵强附会,不过欲将一念略为加多也。实则或十句或百句,皆懒人为之,真念佛者,何止此一百耶?
(4)十念者十念相续也,谓当念念相续。十者,举其整数也。此说亦无多深奥理由。
(5)临终十念——此即正解,明明根据《无量寿佛经》。
如上五说,念佛十德,则太高深,其余三说.则太牵强;惟最后一说是为正说,而颇有研究之必要。
临终十念,易得往生之理由如次:
净土宗,古德亦称之为时宗。即以临终为念佛之正当时,而临终之人,亦为正当之机。何以故?
(1)临终之人,易生恳切殷重之心。平日念佛,但做西方资粮,无常心不生起,则顺口溜过,心不迫切。临终之人,因宿根发现,适遇明师法友,为之及时劝导,正如白刃新发于砥,极其锐利,其一念或十念,出于心版感入佛心,则远胜于普通早熟之机,不知其几万万倍矣。早熟之机,正如俗机所云: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其散漫、浮泛、放逸、轻易之态度,纵念亿兆之声,难抵临终者之一呼百诺矣。
(2)临终之人,不久即去,更无造罪之机会。普通日常念佛之人,才下蒲团,便与恶人接近,便与罪业混合,随时随地,皆易随喜邪说暴行,所念佛号,早已染污不见,置于脑后矣。杯水车薪,何能有济?
然吾人既已列于早熟之机,又未达到临终之时,宜如何方可得念佛求生之最低条件?此下当再推究,今请先言其次:
二.带业往生
所谓带业往生,亦有二说,《无量寿经》则除五逆不能往生,《观无量寿经》则连五逆十恶;二者皆以念佛之力能忏除各罪。其除者,盖属定业,正当处罚,自无暇念佛,临终亦无力提起正念;其不除者,业尚未定,念佛即忏悔而得往生,后人即谓可以带业往生。诸感应录中,诸屠夫辈忏悔之后,亦有往生者矣。相传僧雄俊曾还俗从军,死堕地狱,阎王询其生平,亦坦白认罪,然并非五无间罪,且谓亦曾念佛,今堕地狱,十方诸佛,岂可妄语?言次,因此念佛之回忆,立即往生西方,无复地狱景况矣。如此可征古事甚多。
至若定业,以其受报期近,正如人间,死刑执行,已在刑场,异日纵有大赦之典,亦无由享受救赎矣。元(王+圭)法师曰:“佛能成万法智.不能灭定业;佛能穷亿劫事,不能化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不能度尽有情。”由此可知,如为不能忏悔之定业,亦不能带业往生。
《群疑论》且标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无劝念之理。二者,业苦缠身,不遑念佛。三者,或偏风失语,不能称佛。四者,狂乱失心,注想难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诚。六者,遭遇豺狼,无复善友,七者,临终恶友,坏彼信心。八者,饱食过度,昏迷致死。九者,军阵斗战,奄忽而亡。十者,忽堕高岩,伤坏性命。”
若再增上现代原子战争,特务政治等逼害,不能念佛之因缘更多矣。纵令业可以带,苟如此临终不能念佛,则谁带之往生耶?拙见以为:所谓带业者,乃带念佛以前之业,而非念佛以后所造之业。盖以前之业,不管如何,或忏悔未尽,仍可原谅,带以往生。若念佛以后,所造之业,决不容易带之,盖极乐世界,并非包庇罪人之所,念佛以后所造之罪,能令临终忘失正念。如友人黄太。临终时得佛友围绕助念,伊尚清醒。自云:“我不能念,心中似另有人主张我不念者!”吾人对带业往生,切不要看得太易。
三.往生条件
除上最普通之“十念往生”与“带业往生”已略论及外,请就经中所载条件,而推究其最低者:
□《无量寿佛经》
(1)《无量寿佛经》之三辈往生。上辈生者有五因缘: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二者,发无上菩提心;三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四者,修诸功德。五者,愿生安乐国。具此因缘,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便随佛,往生安乐;于七宝花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此上五者,愿生安乐国,为最低条件。细研此条件,普通行人是否真正愿生?当其临终,无法居留此世界,势必愿生;然在平日,处顺境人,妻、财、子、禄,几人愿生?平日家庭和睦,社会融洽,必不愿生。处逆境人,虽然牢骚满腹,心灰意懒,但恨命运不乖,只图求佛转好,亦不愿生。西方既无女人,又无酒家,欣此厌彼,大有世问理由;欣彼厌此,则为反常颠倒,非至愚人,必不如此。条件虽最低,无人肯行之。
(2)中辈生者有七因缘:一者,发无上菩提心;二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三者,多少修善,奉持斋戒;四者,起立塔像;五者,饭食沙门;六者,悬缯燃灯,散花烧香;七者,回向愿生安乐。此上七因缘,亦以愿生为最低。
(3)下辈生者有三因缘:一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心;二者,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三者,以至诚心,愿生安乐。如上三者,亦以愿生为最低条件。事实上,一般人平日实不愿生,临终虽愿,亦悔之晚矣。
□《观无量寿佛经》之九品往生条件
(1)上品上生有五条件:甲、发三心;乙、慈心不杀;丙、修诸戒行;丁、诵大乘经;戊、修行六念。并无最低之条件。
(2)上品中生有四条件:甲、虽不持多经,能善解义趣;乙、于第一义,心不惊动;丙、深信因果;丁、不谤大乘。第四条件为一消极条件,可称最低;然非最低之积极条件,无可修习者故。有此消极条件,不必能生西方,无有往生资粮故。
(3)上品下生有三条件:甲、亦信因果;乙、不谤大乘;丙、发无上道心。其中以不谤大乘为最低,理由已如上述。无上道心,岂易发出?
(4)中品上生者有二条件:甲、持五戒八戒;乙、不造众恶。此二条件并非最低,能办到者,亦极少数。
(5)中品中生者有三条件:甲、持一日一夜八戒;乙、持沙弥戒、具足戒;丙、威仪无缺。三者皆非易事。
(6)中品下生者有二条件:甲、孝养父母;乙、行世仁慈。此亦不易办到。
(7)下品上生者有二条件:甲、命终时闻大乘经名;乙、命终时称南无阿弥陀佛。此中最低条件即是临终念佛,上文临终十念已曾述及。
(8)下品中生者有一条件,命终时闻弥陀之十力威德。此则必有助生大善知识在旁方可。
(9)下品下生者有一条件,虽造五逆十恶,命终时具足十念亦得往生。此即带业往生之所根据,在第二带业往生中已曾述及。
□《维摩诘经》往生净土八法
《维摩诘经》中往生净土八法:“一、饶益有情不望报。二、代众受苦,所作功德,尽以施之。又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闻经,不生疑惑。五、与声闻不相违背。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七、常省己过,不讼他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此八法中,并无最低之条件。
日本净土宗,主张有信仰,而愿意去即可往生,不管行为如何。此即所谓一心信愿,为最低条件,仔细研究,何尝容易达到?昔者袁宏道往生之后,报梦与弟中道。将其魂引至西方极乐世界,参观阿弥陀佛净土,并云:“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稳。若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故有信、愿而无戒、乘,仍然不易往生。如上各说,侧重信、愿。仍然必须一物,以为信、愿之原动力,为使信、愿坚定,必具足“出离之心”。所谓出离之心,并非要出离身家,此实条件之最低者,下文请详言之。
四.出离心与信、愿、行的关系
普通念佛人,非不信也,但不能圆满。非不愿也,但不能坚定。非不行也,但不能精进。所以必须有出离心!有出离心,然后能欣彼厌此,对信、对愿、对行,方能彻底。此条件不可高,可低。论高不至成佛,不能真正出离;论低,则外道亦有之也。余所主张之出离心,不必出家作比丘,离家作处土。或离开维持生活之正业。但其心理,必存出离之念。其程度之最低者,必如下述:
1.必也爱阿弥陀佛,过于爱自己父母
爱观世音菩萨,过于爱自己妻子。爱大势至菩萨,过于爱自己儿女。爱西方诸上善人,过于爱自己之亲朋眷属。爱净土之楼阁,过于爱自己之房屋。爱净土之莲花,过于爱自己之财产。爱弥陀佛号,过于爱自己之名誉。爱净业,过于爱自己职业。爱功德水,过于爱自己饮食。爱光明,过于爱自己之衣服。爱共命鸟,过于爱自己之犬马。此不过举例而已,可依此类推。随时将净土与娑婆对比,而检查出离心。必厌此而欣彼,方得往生。
2.随时警策
(1)日落时警策:每见日落,应思念无常,思念西方。古人诗云:“每到黄昏增善念,遥随白日下长天。”
(2)睡时警策:俗语有云:“今晚脱了脚上鞋,不知明朝穿不穿。”常有无疾一睡而死者,故应于睡时加以警策。先作死想,如今晚已死,尚有何事挂在心头?如有重要心事,应设法摆开。如有人事纠缠,应及早与人解脱。常思老亲、弱子、娇妻、大厦,皆要抛下,如尚留恋,必是出离心不强;明朝还须加紧观察:家庭如火宅,妻于是冤家,儿女是债主。随时提起正念,以免明晚睡时,又再做留恋妄想。
(3)梦时警策:假如得梦,希望得与往生有关之梦。如梦见弥陀、观音、势至等。明朝醒来,对未曾梦者,更应加功系念。如梦见莲花,而莲花又分铁、铜、银、金、水晶、摩尼六种。不论梦见何种,总应精进,求其更好者,则品位可加高矣。
(4)交时警策:自觉爱不重不生娑婆。然而为敷衍对方,不能不如此。当思现在的爱,就是将来往生之障。如此应加警策。应于枕边多多劝化,使对爱能远离,教以临终要诀,以为往生助缘。
(5)醒时警策:由于昨晚睡时警策,了知有不能往生之条件。今朝醒来,当好好修行,否则天天如此过去,毫无意义。古人诗云:“须臾人海还飞上,顷刻升天又落西。”又云:“此界犹如鱼少水,微生只似燕巢檐。”读之可发深省。
(6)食时警策:食时应想西方极乐世界各种天厨美味,自然发现,不劳觅食,何等愉快?而我现在所食,不论动物、植物,均是伤生。一天到晚,都是为此辛苦,何等苦恼?古人诗云:“辛苦到头还辛苦,奔波一世枉奔波。”俗语又云:“今天端起这碗饭,不知明天端不端。”凡由于食,所造罪业,望弥陀为我加持。若闭关者,食时须知施主恩,语云:“施主一粒米,重逾须弥山,若不能报答,披毛带角还。”又须知众生恩,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出门时警策:古人诗云:“步出东郊门,遥望北郭墓。”读之可发无常心。又云:“撒手便行无异路。最初一步要分明。”余亦有诗云:“纵然打马长安路,依旧萧萧过白杨。”古人又云:“如今不做轮回梦,只走人间这一遭。”又云:“客路(立+令)(立+屏)无一好,人生聚合不多时。”吾今举脚、下脚,无非散乱因缘,故在路上,应念佛、念咒。
(8)应酬时警策:应想世态炎凉,不像西方与诸上善人,同聚一处之乐。《昔时贤文》云:“请看世上揶揄客.杯杯先劝有钱人。”又云:“锦上添花天上有,雪中送炭世间无。”又云:“世情每逐炎凉改,人事多因治乱乖。”且想世上无百年不散之筵席,吾人诗云:“石崇不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由此应悟。故古人诗云:“无益语言休着口,不干己事少当头。”最好谢绝应酬或至少减少一部分,多多念佛。
(9)逆缘时警策:所谓逆缘时者,大概病障或魔障及不如意事。吾人须知,最后归宿是西方极乐世界,故娑婆逆缘,就是往生西方之顺缘。一般人不能警策者,是顺缘多、逆缘少之故。古人诗云:“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拙著《赞颂集》内,有《赞魔颂》,可以参看。纵死缘现前,亦当欢喜。
(10)顺缘时警策:譬如财富积聚,有好房屋、美誉、名利时,应想古人诗云:“身后碑铭空自好,眼前傀儡为谁忙?黄金不是千年业,红尘能催两鬓霜!”“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郊一土丘。”如是思及全球,无一可满意者。古人诗云:“在世更无清净日,临终那有出离时?”念及好友时,当知“同居善友应怀我,已筑浮图欠合尖。”凡百顺缘,一场空欢喜,无非是愚痴。古人诗:“可怜世上愚痴辈,不及花间智慧禽。”可以证明。
(11)忙时警策:应想一天生活,只此一个我,而发生许多因缘纠缠。从朝忙到晚,有如五马分尸。古人诗云:“举世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是故应向西方想念。对此世界,只虚与委蛇为是。
(12)修时警策:应想到一天到晚,只此短时间,值得宝贵,将门关起,如闭短期关。古人诗云:“万事了知犹堕甑,百年惟此可书绅。”自应好好念佛,声声相连,针针见血,刻刻提撕。且读拙著文集,所述熟溜病对治方法,平时好好反省,免令“闲则修,忙则丢,死则休!”
五.临终业力现前与最低条件出离心之关系
上面所谈十念往生及带业往生,皆侧重临终。所谓十念者,是临终十念;而带业者,是带念佛以前之业。故临终的业力,是值得研究。《俱舍论》有颂云:“诸业于生死,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故初应知平生所作之业,重者先报,轻者后报。如有出离心之人,他所作之业,但与净业配合,不作邪业,所作皆正命正业。同时加上出离心,殷重念佛,其业当然重在净业,而不重在世间业矣。如无出离心,只信阿弥陀佛,对此世间,贪求者多,厌离者少,故其信稀微,其心浅薄,则俗业为重,净业为轻,在此关头往生最难。
又如净业与世间业相等,如半斤八两,不重不轻时,则分作业的远近。先报近业,后报远业。所谓远近者,谓接近临终之业先报也。如其所作之业,远近相等,则视所作之业,临终时有增减因缘否?如有助念,又常有净业习串,为善业的增上缘。如郗皇后临终,为侍女扇坠面上,生大嗔恨,死后化蟒,为恶业增上缘。总之,先报有增上缘,后报无增上缘。本来梁武帝、后,双双信佛、念佛,曾作不少福德,苟无持扇之媵,何来坠扇之恨?所以如此者,无出离心故也。若有出离心者,早已将家属训练良好,能助念矣。假如增减因缘亦相等,则报分先后,以何业作先则报先。此事更可怜,吾人念佛,都是作业在先,念佛在后。如以带业往生而论,则所带之业,是带念佛以前之业,而不带念佛以后之业。有出离心者,则念佛以后作业皆净,先报仍可带之往生。如无出离心,念佛以后,不能说不作业。不论先报后报,皆有问题。且常见居士念佛后,不改前非,譬如原来是不正业开荤馆,多杀生,后来念佛,不肯改开素馆,只将不正业所得提出少部分做好事。如靠此往生,是蹄涔之水,决不能救车薪之火。未有出离心者,信不完全,不是正信,以为继续邪业,一样可以往生;愿不完全,不是正愿,只愿作小好事,以为可带业往生,误解可带念佛以后之业。一愿西方,极乐上善,一愿此间,富贵长久。足踏两条船,以此为往生资粮,决不可靠。故应好好反省,常常警策,主要是如何具足出离心。六.临终之顺逆两缘
普通儒家观念,只须有子孙易箦在旁,便算寿终正寝,完成五福;佛教临终,编有临终须知等类书,平日即应学习,且教训子孙如何助念。此中分别将临终顺逆二缘详述,始知最低条件亦不易得。如何增加顺缘助念,如何减少逆缘阻碍生西,当认清楚。
1.如何增加临终顺缘
(1)当有明师益友,平日往来,勉励训导;或迁居净土宗寺庙附近安住,使一旦临终,便得明师益友前来助念。
(2)平日多多劝人念佛。当知今日劝得多一人念佛,临终便多一人助念;今日劝得多人念佛,临终便得多人助念。先且从自己妻子劝起,次劝儿女,次劝仆媵,次劝邻居,次劝闾阎。今日生在念佛群众之中,明日死得念佛群众之助,因果决不爽矣。
(3)随时抽暇到寺庙中,承事香灯,瞻仰弥陀。当知今日见佛于寺庙,明晚可望见佛于梦中,临终则必见佛来接引。譬如交友,互相往来,岂有慈悲如阿弥陀佛,不能感应?平日看电影、看跑马、看打球、看马戏团、看展览会、看博物馆、看动物园,有何利益?不如省却此等时间,专心去寺庙看四大天王、看大雄宝殿、看阿罗汉堂,诚心诚意,刻心刻骨,今日多看一次,临终多得一助。
(4)随时抽暇到祖宗坟墓、华侨山庄、各教公共墓地,焚香供花,绕墓念佛;修密宗者,兼修颇瓦。结彼鬼缘于今日,自得佛缘于临终。神鬼之中,亦有闻法思报,一旦了知某某临终.亦必赶来助念。今日吾人以一身赴尸林度鬼众,明日鬼众以多身乘临终助往生!一公共坟场,何止千万鬼众?多公共坟场,更非亿兆可数。是以平日应走访不同坟场,多结念佛因缘。如此,则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常见此人、常念此人、常护此人,当其临终,自必全体皆来助念,正如《阿弥陀佛经》,上方、下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无量诸佛,悉皆称赞释迦本师,能于五浊恶世,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5)凡见人死,信佛者,则入其家助念;不信佛者,则遥为念助。凡见物死,如见杀鸡、杀鸭、杀鱼等,如不能劝阻,亦当助念,祈祷往生。平日家庭,必绝对戒杀,略有余钱,即宜多多买鱼、龟、鳖、鸽、鸟等放生;必亲自赴大江,先代念皈依,次多念佛,祝其生则长寿念佛,死则带业往生;如此,彼或已死,亦知生前曾闻佛号于此人,死后必念佛号助此人。不可以为物无知识,不知报效也。高明之家,鬼窥其室者,盖欲守护也。吾今助畜类以往生,佛必助吾人以上品,此亦因果之报,丝毫不昧也1
2.如何减少临终逆缘
(1)上文已提出最低条件为出离心,虽非全然主张出家庭,住岩穴,对于正淫、正业、正食,简单生活,并不必过于刻薄。然而近代文明进化,可以免除之事,较之古时所谓财、色、名、食、睡五欲,增加甚多,可免除之事亦多。电影、电视、斗牛、斗鸡、赛马、赛跑、花街、柳巷、淫书、淫戏、纸烟、大麻、鸦片、毒丸、酒吧、歌女、麻将、围棋、茶楼、酒家、夜总会、跳舞厅,一切无关生计,罪业地带,各种恶习惯,应终身禁绝;既可省节时间以念佛,省节金钱以供佛,又可谢绝恶友,免除恶缘。集中精力,以交善友,以结善缘,则临终惟有善友来助,必无恶友来扰。平日不造恶业,临终必无恶缘。
(2)上文曾提到,每日睡前反省,何事罣在心胸,翌日必起而清理,使不再留在心中作障。对于妻子儿女,如不能说服念佛,最好早日分家。富者先将家财分开,令儿女各自成家,临终必不致因遗产争斗,尸尚未冷,而纷争已起;此种情况之下,必难往生。犹忆香港某老居士,平日曾作各种功德,斋僧、供佛、立寺、建塔,十分热心,然其妻信基督教,儿女辈亦随其母信仰,如是彼本人完全孤立信佛,对彼妻子,不加劝导,以为任彼信基督,亦无妨害;不意老后,八十余岁,行动不便,神志亦昏,居然被其妻子勉强拖入教堂,强迫受洗;其后临终,不得正念生西。此则大可警策未死之佛教徒,不可听其妻子,另信他教。如不能说服,应即分家独处,宁可死在岩穴,不可听人摆布,死不安闲。拙诗曰:“心依正法法依穷,穷到将亡必有终,终此一身何处死,死在野草碧岩中。”如此临终必得往生。
(3)有一等人,以为菩萨发心,当度众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问觉;儒家且说,和光同尘;地藏菩萨常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君所言出离,岂非小乘自利耶?此种说法,不自量力,是狂禅和,口头易滑,足跟难行。吾人当发菩提心,以度众生,然不可冒充菩萨,不知自己足之所踏是何田地。佛法不离世间觉,不是说佛法不离世间迷。当汝人世间,与众放逸散乱,疯狂跳跃,沉醉恶作,狂嫖烂赌,是觉耶?是迷耶?是光耶?是尘耶?当知和光同尘,并非同流合污。要到最高三摩地境界,方能和光同尘。汝有如此三摩地,则早有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早已证得一心不乱,不必再谈下品下生之最低条件矣。昔有一志士,愿以念佛功德,回向命终生地狱,得随地藏菩萨,常在地狱,以渡众生,结果临命终时,弥陀现前,志士拒绝生西,自谓平生念佛.但求生地狱,以度众生,不愿生西;弥陀笑曰:“先且到敝国受训练,具足三摩地,及一切度生需要之各种神变,然后乘愿往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无有障碍,如愿度生。目前汝去地狱,惟是受苦,何能度生?地藏菩萨曾历多劫人身,修成菩萨,证得空性无我,故能入狱利人。”言次,乃携志士往生西方。当知心不可不发,而行不可不检。文殊之剑,可以交有德之士,不可交无力之婴。应当自问功行,不可妄夸大话。
(4)又当知者,平日念佛尚且杂有妄想散乱、昏沉掉举,死时各种违缘集中,所有过去生中、本生中,一切债主、冤家、魔鬼、妖孽、巫魂、野鬼、魑魅、魍魉、药叉、鬼卒、死主、狱吏,一切不可知之山精、海怪,皆得恃此时机,前来清算,已无法开销。故平旦应断绝一切染污之恶友往往来,三武虽毁灭佛法,然尚对儒道略有信仰,并非颠倒黑白。翻转善恶,杀一切宗教徒,毁一切因果法;纣王剖比干心,只一人受害。
七.往生瑞相最低条件之推究
上来所述,最低条件即是最可靠条件。往生传记中,我曾指导黄梅侗君,作过统计。最普通者是:(一)顶门后冷:然不一定是生西,此种后冷在脑顶,多属生天,故不可靠。(二)预知时至:外道亦有之。能生天者,必能预知时至,故亦不可靠。(三)瑞香满室:外道亦有。(四)祥光满室:外道亦有。(五)西方三圣现前:此即可靠条件,然此亦有最低者。最高者,三圣同在病人未死而神志清醒时来;中等者,是三圣同时在梦中来;最低者,是观音单独在梦中来。由此可知,最低条件是梦见观音送莲花来。如梦他人送莲花来,也不可靠,因外道生天亦坐莲花。如修行人,时常在梦中能梦西方境界,及西方莲花,则此最低条件自是易得。假如平时有无常心,厌此欣彼,异常坚定;则应常在梦中考察莲花情形,到临终才有往生把握。如学佛多年,无此瑞相(密宗念咒的.亦有此瑞相),应随时策发出离心,直至取得梦中瑞相,方可放心。至于密宗颇瓦,如只有顶肿、出血、插草外三相,而无基本智气、智脉、智点、智尊四事之成就,亦不可靠;详见拙著《迁识证量论》,载在《曲肱斋丛书文初编》中。
八.结归要言者
现在同学中有四种与此最低条件不合者:
(1)世事纠缠异常深厚,不易发起出离心;如偶有出离心,但不能相续发生力量。
(2)修时短促。常为世事忙碌,每天常课,占时很短。若以临终业力轻重而论,当然不能往生。
(3)精力分散。有些学密、学禅,广学多闻。又研习世间技巧,如学英文、藏文等,无常心不充足,出离心不完全。常有很多新希望、新计划,无非消磨光阴与精力,不能把精力集中。因此,照业力增减因缘而论,是增上缘少,减损缘多,对往生亦无把握。
(4)工夫杂乱。将佛教、道教、印度教等,凡可以将身体保留在此婆婆世界之一切因缘,皆收集之,因此工夫不能纯一。
由于上述四种缘因,产生三种结果,是:不信、不愿、不行。
(1)盖只信死后有佛接引,不信生前有佛监视。
(2)但愿死时往生,不愿随时准备往生。因忆古人诗云:“更就今朝成佛去,莲邦化主已嫌迟;那堪五欲更多者,管取轮回无已时。”又云:“梦中哭向佛,愿早死便得;小小莲花开,永超生死窟。”假如问他愿不愿往生,他必答“愿。”便以为信、愿、行具足矣。苟仔细考察,日常条件与愿望,都是不愿往生,故如以婆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对比观照,并不能经常生起出离心,所答之愿是“另案办理”,不是日常相续之愿。严格说来,根本不愿往生。
(3)但行简易放逸之行,不行专精纯一之行。如此决定不能往生,为与最低条件不合,缺乏出离心故。夫最低云云,乃属基础,非是止境。深愿行者,对世法,则逐步摆脱;对往生法,则节节推进。一日乃至七日,十念乃至万念,时时决愿往生,处处预防难生。由下品下生乐门地,推进到下品中生贤觉地,下品上生真觉地;中品下生无漏地,中品中生明力地,中品上生善觉地;上品下生离垢地,上品中生无垢地,直至上品上生真色地,则证正觉矣。然从此九品,下视基础,则无一品可以脱离此最低条件。愿与读者,早日筑此基础,无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厚望,则幸甚矣。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