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年间,从嵩山来到衡山的一位和尚,法号叫明瓒,绰号叫“懒残”或“懒瓒”。《宋高僧传》、《佛祖统记》和《南岳总胜集》都载有他的事迹。他是门徒万人之多的普寂禅师24位法嗣弟子之一。
他初来衡山,住在烟霞峰山腰“懒残岩,稍庇风雨”。每年种365蔸芋头,日食一蔸,用干柴树叶或干牛粪煨着吃,间或也摘些野果野菜充饥。后挂单岩洞附近的大明禅寺,与僧众一起修行劳作,劳作时悠闲懒散,常遭人斥责,被人称为“懒瓒”。他不贪口福,经常吃别人的残羹剩饭,于是有人给他取了个绰号“懒残”。他听后哂笑而已,满不在乎。后来正式住进了衡岳寺,成了该寺的“执役僧”,几乎把寺里所有力气活全包了。白天勤奋干活,晚上在牛棚安宿,与牛为伍,寒冬睡在灶堂旁打呼噜。为表心境,曾歌曰:“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痴钝,本体如然。”
当时,深受肃宗信任的李泌因避朝中倾轧之祸,隐居南岳邺侯书院读书。他见了懒残行为举止后,断定他不是凡僧,与己一样,是上苍贬谪之人。有天半夜,去拜见懒残。懒残对空吐着唾沫大呼:“你是想害我呀!”李泌更恭敬有加,再三作揖不止。和尚不理会,继续从牛粪火堆扒出芋头,皮也不剥就大口大口吃起来。过了好一阵才要李泌坐下,把吃剩的半个芋头递给李泌,说:“不必多讲,食我半个煨芋,领取十年宰相去吧。”到了德宗当政,果然为相十年,封为邺侯。
《碧岩录》卷四记载了明瓒和尚一怪事:……唐德宗闻其名,遣使召之。使者至其室宣言:“天子有诏,尊者当起谢恩。”瓒方拨牛粪火,寻煨芋而食,寒涕垂颐,未尝荅。使者笑曰:“且劝尊者拭涕。”瓒曰:“我岂有工夫为俗人拭涕耶!”竟不起。使回奏,德宗甚钦叹之。明瓒为让使者回京复命,写了辞召诗:“三十年来独掩关,使符哪得到青山。休将琐末人间事,换我一生林下闲。”别人认为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他却淡然拒之,真不可思议。
有次,寺外来了一群老虎,吼叫不断。众僧吓得不敢作声,明瓒笑说,拿根竹棍给我,把它们赶走。他手持竹棍,开门出寺。虎叫得更响。明瓒满脸笑容,念念有词。一只白额大虎摇头摆尾到他跟前,用鼻闻闻,用舌舔舔脚,然后张开大嘴,拦腰衔起,翻山越岭而去。其他虎也尾随离开。自此衡山很长时间不见虎迹。明瓒生死去向,无从知晓。
明瓒和尚经常高唱自己编创的歌:“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优?”言为心声,一切唯心造。他那奇特怪异之修为,在歌词里也许会体悟到答案。
到后来,朝廷赐谥他为“大明禅师”。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