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四

发布时间:2019-06-25 18:48:51作者:大悲咒入门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四    石六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十二分经(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三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二只夜】梵语只夜华言应颂又云重颂谓应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或六句四句三句二句皆名颂也。

【三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

【四尼陀罗】梵语尼陀罗华言因缘如经中有人间故为说是事如律中有人犯是事故制是戒如来所说一切根本缘起之事皆名因缘如法华经中化城喻品说宿世因缘等是也。

【五伊帝目多】梵语伊帝目多华言本事谓说诸菩萨弟子因地所行之事如法华经中本事品云药王菩萨于日月净明德佛所得法欢喜即然身臂以为供养修诸苦行求菩提道等是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六阇多伽】梵语阇多伽华言本生谓说佛菩萨本地受生之事如涅盘经云比丘当知我于过去作鹿罴獐兔龙及作金翅鸟粟散王转轮圣王之类是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七阿浮达磨】梵语阿浮达磨华言未曾有亦云希有谓如佛初生时即行七步足迹之处皆有莲花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而发是言我是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者地大震动天雨众花树出音声作天妓乐如是等无量希有之事是也。

【八婆陀】梵语婆陀具云阿波陀那华言譬喻谓如来说法为钝根者假譬喻以晓示之令其开解如法华经中火宅药草等喻是也。

【九优婆提舍】梵语优婆提舍华言论议谓诸经中问答辨论诸法之事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智积菩萨与文殊师利论说妙法等是也(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十优陀那】梵语优陀那华言自说谓无有人问如来以他心智观众生机而自宣说如楞严会上说五十种魔事不待阿难请问又如弥陀经无有缘起自告舍利弗等是也(五十种魔者谓色受想行识五阴各有十种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舍利弗华言鹙子)。

【十一毗佛略】梵语毗佛略华言方广方者法也广者大也又正理曰方包富曰广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也。

【十二和伽罗】梵语和伽罗华言授记谓如来为诸菩萨辟支声闻授作佛记如法华经云汝阿逸多于当来世而成佛道号曰弥勒等是也(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梵语弥勒华言慈氏阿逸多即弥勒字也)。

十二因缘(出天台四教仪)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三世相续无间断也(三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三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无所明了故曰无明。

【二行】谓过去世身口造作一切善不善业是名为行。

【三识】谓由过去惑业相牵致令此识投托母胎一刹那间染爱为种纳想成胎是名为识(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四名色】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即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五六入】谓从名色已后至第六个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开张有入六尘之用是名六入(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六触】谓出胎已后至三四岁时六根虽触对六尘未能了知生苦乐想是名为触。

【七受】谓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因六尘触对六根即能纳受前境好恶等事虽能了别然未能起淫贪之心是名为受。

【八爱】谓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贪于种种胜妙资具及[淫-壬+(工/山)]欲等境然犹未能广遍追求是名为爱。

【九取】谓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方驰求是名为取(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十有】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二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十一生】谓从现世善恶之业后世还于六道四生中受生是名为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

【十二老死】谓从来世受生已后五阴之身熟已还坏是名老死(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十二入(出法界次第)

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故名十二入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一眼入】谓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

【三鼻入】谓鼻根对香即能嗅香是名鼻入。

【四舌入】谓舌根对味即能尝味是名舌入。

【五身入】谓身根对触即能觉触是名身入。

【六意入】谓意根对法即能分别于法是名意入。

【七色入】谓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

【八声入】谓一切可闻之声而对于耳是名声入。

【九香入】谓一切可嗅之香而对于鼻是名香入。

【十味入】谓一切可尝之味而对于舌是名味入。

【十一触入】谓一切可觉之触而对于身是名触入。

【十二法入】谓一切可分别之法而对于意是名法入。

十二头陀行(出十二头陀经)

梵语头陀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无上道是为头陀行也。

【二常行乞食】谓比丘离诸贪求不受他请常行乞食以资色身助成道业若得食时或好或恶不起分别增减之念若不得食亦无嫌恨得与不得心常平等是为头陀行也。

【三次第乞食】谓比丘乞食之时不着于味不轻众生不择贫富常平等一心次第而乞是为头陀行也。

【四一食】谓比丘修道应作是念我求一食尚多有所妨何况小食后食若不自损则失半日之功不能一心行道是故断数数食受一食法是为头陀行也(小食者晨时食也后食者过中食也)。

【五节量食】谓比丘所乞之食当作三分若见渴乏者以一分施之又减一抟食至空静处置净石上施诸禽兽若不见困乏者但食三分之二亦留一分不得尽食如此则身轻安隐易消无患不废行道若贪心极啖则腹胀气塞妨损道业是故节食为头陀行也。

【六过中不饮浆】浆即果浆蜜浆之类谓比丘修道于种种浆日若过中悉不得饮若饮者则心乐着贪求无厌不能一心修习善法是故过中不饮浆为头陀行也。

【七着弊衲衣】谓比丘不贪服饰不求好衣但于聚落中拾陈旧废弃之物浣濯令净作为衲衣覆除寒露而已若贪新好则多追求以损道行又能招致贼盗是故着弊衲衣为头陀行也。

【八但三衣】三衣者九条七条五条袈裟之衣也谓比丘少欲知足衣取盖形不多不少如白衣之人畜种种衣及外道苦行裸形无耻皆不合中道是故佛弟子舍此二边但受三衣为头陀行也(梵语袈裟华言不正色言九条七条五条者此袈裟上中下之等第也)。

【九冢间坐】谓无常苦空之观是佛法之初门能令厌离三界比丘住于冢间常见死尸臭烂狼籍火烧鸟啄则无常不净之想易得成就是故冢间坐为头陀行也(无常者谓五阴之身终归坏灭也苦者谓由此身而受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此身由四大假合而成毕竟不有也)。

【十树下坐】谓比丘于冢间不得道者当至树下思惟求道如佛生时成道转法轮般涅盘皆在树下有如是因缘是故比丘如佛所行当树下坐为头陀行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十一露地坐】谓比丘在树下坐如住半舍荫覆凉乐故生爱着又虑雨漏湿冷鸟屎污身毒虫所扰于是思惟露地而坐随意快乐月光遍照令心明利易入空定是故露地坐为头陀行也。

【十二但坐不卧】谓比丘四威仪中坐为第一食易消化气息调和可以入道若懈怠睡眠诸烦恼贼常伺其便若行若立心动难摄是故比丘常当安坐胁不至席为头陀行也(四威仪即行住坐卧之威仪也)。

十二恶律仪(出杂阿毗昙心论)

恶律仪者谓法所不应作之律仪。

【一屠羊】屠者杀也谓人或以自食而常宰杀或因取利贩卖而常宰杀是为恶律仪。

【二养鸡】谓因嗜其肉味以充口体常自畜养意图烹杀是为恶律仪。

【三养猪】谓或因自欲充于口腹或因贩卖求利以资其生而畜养之者是为恶律仪。

【四捕鸟】谓以杀心故网捕禽鸟或食或卖伤害生命是为恶律仪。

【五捕鱼】谓以杀心故而用网罟取捕诸鱼或食或卖伤害物命是为恶律仪。

【六猎师】谓以杀心故猎捕一切禽兽或食或卖伤害物命是为恶律仪。

【七作贼】谓见一切物常怀劫盗之心不思物各有主妄行攘窃贼害于人是为恶律仪。

【八魁脍】魁脍者为官操刃行刑之人谓人本同类彼虽犯法理固当死然习为操刃之业以害其生实为恶行是为恶律仪。

【九守狱】谓为狱吏守其牢狱以杻械枷锁非理陵虚罪因无慈善心是为恶律仪。

【十咒龙】谓习诸邪法咒术咒于龙蛇以为戏乐是为恶律仪。

【十一屠犬】谓杀犬以资利养是为恶律仪。

【十二伺猎】谓作猎主伺捕禽兽以利其生而自积罪业是为恶律仪。

十二妄想(出楞伽经)

经云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随境有异一切愚夫计着有无故有十二种也。

【一言说妄想】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妄想。

【二所说事妄想】谓凡所说事穷其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是名所说事妄想。

【三相妄想】谓随事起见犹如渴鹿奔逐阳焰作于水想如于地水火风执有坚湿暖动之性然不知性本融通于一切法相虚妄计着是名相妄想。

【四利妄想】谓乐着世间种种金银珍宝等财利而不知此物本是虚幻凡夫不了而起贪着是名利妄想。

【五自性妄想】谓执持诸法起自性见以自为是余皆为非是名自性妄想。

【六因妄想】谓于因缘所生之法起有无等见妄想分别成生死因是名因妄想。

【七见妄想】谓于五阴等法妄计有无一异起诸邪见执着分别是名见妄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有无者计有即常见计无即断见一异者计五阴之法为一为异也)。

【八成妄想】谓于假名实法上计我我所而起言说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假名者谓名字虚假也实法者谓五阴之法是实有也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五阴色身等也)。

【九生妄想】谓计一切法若有若无皆从缘起而生分别是名生妄想。

【十不生妄想】谓一切法皆先有体不假因缘而生是名不生妄想。

【十一相续妄想】谓于一切诸法执此与彼递相系属计着分别无有断绝是名相续妄想。

【十二缚不缚妄想】谓于一切法以情生着故则成系缚若离妄想则无系缚凡夫不了于此无缚解中而生计着是名缚不缚妄想。

十二随眠(出众事分阿毗昙论)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遂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

【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

【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

【三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

【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定爱乐可意心生味着也。

【五无明】谓于事理等法无所明了障覆真性也。

【六身见】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七边见】谓于身见上计我或断或常随执一边也(计断常者谓外道自计此身死已不生名断见又计此身死已更生名常见也)。

【八邪见】谓由计断常不信因果以为无作无得起见诽谤也。

【九见取】谓因此见而能通至非非想天信此非余执劣为胜(非非想天即无色界天也信此非余者谓自信己之所行而于余人所行悉以为非也)。

【十戒取】谓执邪为道非因计因如持鸡狗等戒以为可得清净解脱是也(鸡狗等戒者外道妄计自译前世从鸡狗中来即便独足而立及啖粪秽以为苦行也)。

【十一慢】谓贡高自举轻慢他人也。

【十二疑】谓于谛理不能解了心生犹豫是非不决也(谛理者即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十二类生(出楞严经)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生】??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生】胎生者从胞胎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爱欲杂染之惑起横竖乱想之业惑业相滋故感此生之报即人畜龙仙之类是也(横竖者人身竖而畜生横也因行正道得为人类故身竖因行邪道惑生畜类故身横也)。

【三湿生】湿生者从湿处而受生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执着之惑起翻覆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含蠢蠕动之类是也(翻覆即飞伏也因违义背信翻覆任情遂感蠢蠕飞伏之类也)。

【四化生】化生者无而忽有也又离此旧形易彼新质为化生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变易之惑起舍故取新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转蜕飞行之类是也(转蜕飞行者如蚕蜕形为蛾如雀化蛤之类)。

【五有色】有色者有形碍明显之色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障碍之惑起精耀乱想之业惑业显着故感此生之报即休咎精明之类是也(休咎精明者如星辰吉者为休?者为咎爝火蚌珠皆精明之类爝火即萤火也)。

【六无色】无色者无有形色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销散之惑起阴隐乱想之业惑业暗昧故感此生之报即空散销沉之类是也(空散销沉者色??心亡厌空绝想沉冥幽隐即无色界外道之类是也)。

【七有想】有想者从忆想所生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罔象之惑起潜结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神鬼精灵之类是也(罔象者似有似无也潜结者潜即隐伏结即凝滞也)。

【八无想】无想者想心昏迷无所觉了也谓此类有情因顽钝愚痴之惑起枯槁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是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者如华表生精如黄头外道化为石是也)。

【九非有色】非有色者谓虽有形色而假他所成也谓此类有情因虚伪相待之惑起因依乱想之业惑业相染故感非有色相成色之报即水母以虾为目之类是也(非有色相成色者如水母本无自类之色相故曰非有色相以水沫为身以虾为目故曰成色也)。

【十非无色】非无色者因声呼召而能成形也谓此类有情因相引妄性颠倒之惑起呼召乱想之业惑业相附故感非无色相无色之报即咒诅厌生之类是也(非无色相无色者如虾蟆等从自类生不假他成故曰非无色相籍声得生故曰无色咒诅厌生者咒诅亦呼召耳厌即祷也如虾蟆以声附??然后生长非声则坏又孔雀雌者闻雄者鸣即有娠生难此等物类若由厌梼而生也)。

【十一非有想】非有想者谓借他之身以成自类也谓此类有情因诬罔颠倒之惑起回互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非有想相成想之报即蒲卢等异质相成之类是也(诬罔即诳惑也回互犹转换也蒲卢蜾蠃也取青虫以为己子乃诬罔回互之义也非有想相成想者如青虫非蒲卢之类故曰非有想相而能成己之子故曰成想也)。

【十二非无想】非无想者谓虽亲而成怨害也谓此类有情因怨恨颠倒之惑起杀害妄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非无想相无想之报即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之类是也(非无想相无想者父母有爱故曰非无想相后时成大父母遭食故曰无想也土枭食母鸟也破镜食父兽也形如貙而虎眼今云鸟者恐译误耳)。

十三事法

【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冰-水+〡)*ㄆ]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三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也)。

【四住正觉】谓出家之人当须觉了身为苦本甚可厌恶为正道故而行乞食随得支身以除饥渴勿令多贪妨进道业也(已上乞食四事)。

【五依法】谓出家之人或于道场中经行或于聚落内乞食当须行步徐缓遵其法则也。

【六依时】谓出家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昼夜深自警悟不可眠卧妨损道业遗教经云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是也。

【七依处】谓出家之人欲求寂静无为之乐当离愦(古对切)闹之处独处闲居思灭苦本也。

【八依次】谓出家之人于大众中当依戒腊资次而坐勿令搀越梵网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仪四事)。

【九离贪】谓出家之人已住正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五欲之害甚于毒蛇不应贪着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十离瞋】谓出家之人当以慈悲为本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无令瞋恨瞋之为害甚于猛火常当防护勿令得入也。

【十一离取着】谓出家之人常以智慧观察己身及以外物皆悉虚幻不应妄取执着遗教经云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及诸财宝皆当远离是也。

【十二离粗犷】谓出家之人当须柔软和顺以成清雅之德不应粗暴猛犷有失和敬之仪也(和敬者谓外同他善内自谦卑也)。

【十三离憍慢】谓出家之人当须谦敬卑下折己慢幢精进修道不应自恃有德憍傲侮慢贡高于人也(已上离烦恼五事)。

日冷十三缘(出长阿含经)

【一缘】谓须弥山佉陀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八万四千由旬其水生优钵罗等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

【二缘】谓佉陀罗山伊沙陀罗山二山中间有水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伊沙陀罗华言持轴)。

【三缘】谓伊沙陀罗山树提陀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二万由旬其水生诸杂花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四缘】谓善见山树提山二山中间有水广一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花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五缘】谓善见山马祀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六千由旬其水生诸杂花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六缘】谓马祀山尼弥陀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一千二百由旬其水生诸杂花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尼弥陀罗华言抱持)。

【七缘】谓尼弥陀罗山调伏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六百由旬其水生诸杂花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八缘】谓调伏山金刚轮山二山中间有水广三百由旬其水生诸杂花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九缘】谓金刚轮山阎浮提地二处中间有水映于日光而日生冷(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十缘】谓南阎浮提河少西拘耶尼水多其水映于日光而日生冷(梵语拘耶尼华言牛货)。

【十一缘】谓西拘耶尼河少东弗于逮水多其水映于日光而日生冷(梵语弗于逮华言胜)。

【十二缘】谓东弗于逮河少北郁单越河多其水映于日光而日生冷(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

【十三缘】谓日宫殿光照大海水水映日光而日生冷。

十四无畏(出楞严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不自观音者谓不随声尘所起知见也以观观者谓返照自性也不起知见则无所妄返照自性则一切真寂无复苦恼故令受苦众生蒙此真观即得解脱是为无畏经云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是也。

【二知见旋复】在心曰知在眼曰见知见性热则属于火谓菩萨能旋转知见以复真空能令众生设入火难自不能烧是为无畏经云设入大火火不能烧是也。

【三观听旋复】观听性动则属于水谓菩萨能旋转观听以复真空能令众生设为大水所漂自不能溺是为无畏经云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也。

【四断灭妄想心无杀害】妄想作业以杀为首谓菩萨证悟实性断灭妄想大慈心发无杀害念能令众生入彼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经云入诸鬼国鬼不能害是也(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五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谓熏闻属思思其所闻无性可得则成真闻六根害人兵刃无异菩萨六根既皆销灭以复真空一切尘境同于声听能令众生当被害者刀刃所加假假折坏是为无畏经云临当被害刀假假坏是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六闻熏精明明遍法界】谓菩萨从闻熏习所成慧性既得精明明照十方周遍法界幽暗即消能令众生虽被药义诸幽暗者来近其侧目受明夺自不能视是为无畏经云药义罗刹鸠盘茶鬼虽近其傍目不能视是也(梵语药叉亦云夜叉华言勇健梵语鸠盘茶华言瓮形)。

【七音性圆消观听返入】谓受虚妄声尘系缚不异禁系枷锁菩萨以动静之性俱灭则其观听返妄入真声尘解脱能令众生禁系等事不能着身是为无畏经云禁系枷锁所不能着是也。

【八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谓菩萨消灭音声圆成闻慧则遍生慈力能以大利令彼得乐是以众生经于险路如行坦途或遇恶寇自不能劫是为无畏经云经过险路贼不能劫是也。

【九熏闻离尘色不能劫】谓菩萨以思慧熏闻成性离诸尘妄不被色尘所劫能令一切性多淫人贪欲不生是为无畏经云能令一切多[淫-壬+(工/山)]众生远离贪欲是也。

【十纯音无尘根境圆融】谓菩萨音性纯净离诸妄尘根境相入圆融无碍能令怀忿恨人瞋恚不生是为无畏经云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是也。

【十一销尘旋明】谓菩萨除暗销尘旋复性明能令一切昏钝无善心人痴暗远离是为无畏经云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是也(梵语阿颠迦华言无善心)。

【十二融形复闻】谓融形则碍灭复闻则性真故涉入世间而不坏世间之相能遍十方供养微尘数佛禀承其法各为法子以此无畏施诸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经云能令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是也。

【十三六根圆通明照无二】谓菩萨六根圆融通达无碍含摄法界如大圆镜明照无二由此故能承顺法门受领无失以此无畏施诸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经云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是也。

【十四我一名与六十二恒河沙名等无有异】谓菩萨得真圆通能令求福众生但持我之名号与彼俱持无数菩萨名号之人较量所得福德等无有异是为无畏经云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慧正等无异是也。

念诵忌十五地(出一字佛顶轮王经)

念诵即想念持诵神咒也忌者犹不宜也经云如来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若诸有情为欲调他怨恶之心回伏者欲消除一切灾障者或求满足如意者当择空寂幽闲胜处结界建坛净身语意供养圣像诵持佛顶轮王咒加持作法若得成就则所愿满足不可于神龙所护及药义罗刹等地结界作法若在此等不善之处则鬼神得便而来扰乱使所作行法不得成就是故当忌十五地也(梵语药叉亦云夜义华言勇健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一神龙所护地】谓有神龙护持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恐其侵恼令所作行法不得成就也。

【二药叉罗刹住地】谓有药叉等鬼神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恐其伺于方便扰乱行法令不成就也。

【三尸陀林地】梵语尸陀华言寒林谓有死尸积聚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臭秽不净妨于净行作法难成也。

【四无佛法地】谓如来正教所不到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无正教之法善神不来守护行法难成也。

【五虎狼住地】谓有虎狼猛兽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威猛毒害非吉祥空闲之地难以安住作法也。

【六多蚊虫地】谓有蚊蚋聚集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能喧闹又能??人不得寂静作法难成也。

【七无雨地】谓多旱无雨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泉源枯竭人多渴乏绝于助缘行法难成也。

【八饶风地】谓风常起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飘荡多寒妨于道行作法难成也。

【九贼住地】谓有盗贼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多损害心妨于道行难以安住作法也。

【十屠杀住地】谓屠儿杀者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无慈悲心非吉祥空闲之地行法难成也。

【十一酤酒住地】谓卖酒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酒是起罪因缘能令众生心生颠倒妨于道行作法难成也。

【十二卖经像地】谓贩卖经卷佛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不信因果无有善心非吉祥空闲之地难以安住作法也。

【十三卖凶具地】谓贩卖刀杖弓箭杀生器具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多杀害心非吉祥空闲之地难以安住作法也。

【十四卖女地】谓炫卖女色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秽污不洁妨于道行作法难成也。

【十五众难地】谓水火刀兵险难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凶险多难非吉祥空闲之地难以安住作法也。

十五种无明(出鞞婆沙论)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瞋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三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无明(结使者谓一切烦恼能缠缚驱使于人入于生死也)。

【四不共无明】谓第七识无别体相妄起染心障蔽无漏圣法恒不间断是为不共无明(第七识即意识也无漏者谓不漏落生死也)。

【五相应无明】谓第七识恒与贪痴见慢四惑相应而起是为相应无明。

【六不相应无明】谓第七识不与余识外缘粗显之境相应是为不相应无明(粗显之境者谓色等五尘之境也)。

【七迷理无明】谓根本无明障于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为迷理无明。

【八迷事无明】谓见思烦恼障蔽生死之事不能出离是为迷事无明。

【九独头无明】谓妄觉之心不缘外境孤然生起生已增广是为独头无明。

【十俱行无明】谓心心所法常相随逐曾不舍离是为俱行无明。

【十一覆业无明】谓一切结使覆蔽诸业不令人知恐失名誉利养?敬等是为覆业无明。

【十二发业无明】谓贪痴我见慢等悉能发生一切恶业是为发业无明。

【十三种子子时无明】种子者谓第八藏识含藏一切染净种子也子时者子为十二时之首以喻藏识为诸识之首也盖染习种子蕴在藏识之中未发显时是为种子子时无明。

【十四行业果无明】谓于十二因缘中无明行爱取有五者烦恼是业因识等七者是苦果是为行业果无明(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十五惑无明】谓俱生分别及根本随烦恼等惑是为惑无明(俱生分别者谓最初托胎一念之识与形俱生即有分别也根本随烦恼者即前根本无明也)。

十六观门(出观无量寿佛经)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陀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陀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名日观。

【二水观】谓作水想想水成已当作冰想既见冰已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是名水观(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三地观】谓前想成时开目闭目不令散失如此想者即名粗见极乐国地见已分明是名地观。

【四宝树观】谓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七宝映饰珠网覆上行行相当叶叶相次生诸妙花成七宝果其叶千色有大光明照映三千世界十方国土悉于中现是名树观(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八十六十四十里三等之不同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五八功德水观】八功德水者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羙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患八增益也谓想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华间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微妙法音其八池水皆具八种功德是名八功德水观(梵语摩尼华言如意苦者谓由五阴之身而受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此身由四大假合而成毕竟不有也无常者谓此身等终归坏灭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何者是我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六总观】谓众宝国土一一各有五百亿宝楼楼中有无量诸天作众妓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此想成已名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观。

【七华座观】谓当作七宝莲华想一一华叶作百宝色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一一华叶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放千光明毗楞伽宝以为其台台上有四宝幢幢上宝慢如夜摩天宫是名华座观(毗楞伽梵语具云释迦毗楞伽华言能胜梵语夜摩华言善时分)。

【八像观】像即佛像谓欲想彼佛先当想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明见极乐国土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复想一大莲华在佛左边一大莲华在佛右边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坐左右华上皆放光明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已是名像观(梵语阎浮华言胜金树名其树林中有河河底有金沙名曰阎浮檀金也)。

【九佛真身观】谓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有众多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欲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是名佛真身观(梵语那由他亦云阿廋多华言万亿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十观世音观】谓想观世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毗楞伽宝以为天冠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流出八万四千种光光有无量化佛一一化佛有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臂如红莲华色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足下有千辐轮相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名观世音观(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十一大势至观】谓想大势至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菩萨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毫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为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为大势至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十方佛国广长之相皆于中现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是名大势至观(三途者刀途血途火途也)。

【十二普想观】谓前想成已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想观。

【十三杂想观】谓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是名杂想观(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十四上辈生观】(此观于上品中又分上中下三品)上辈上品上生者谓欲生彼国当发三心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执金刚台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行者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闻法即得悟无生法忍也上辈上品中生者谓能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求生极乐国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持紫金台至行者前授手迎接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赞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经于七日得无生忍也上辈上品下生者谓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求生乐国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来迎行者坐已华合即生七宝池中七日乃得见佛三七日后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住欢喜地也(六念者谓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施念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无生法忍者谓一切法本来不生于此法中而能忍可印证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小劫者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也)。

【十五中辈生观】(此观于中品中亦分上中下三品)中辈中品上生者谓受持五戒及八戒斋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求生极乐世界命欲终时佛与比丘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合掌为佛作礼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即得阿罗汉道也中辈中品中生者谓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或持沙弥戒或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求生极乐世界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授手迎接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宝池中七日华敷合掌叹佛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也中辈中品下生者谓或有众生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佛国乐事亦说四十八愿闻已命终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饮酒也八戒斋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饮酒不坐卧高广大床不着花鬘衣不观听歌舞戏乐并过中不食也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沙弥戒即十戒也具足戒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四十八愿者一愿我??中无地狱饿鬼畜生二愿我??中无有女人三愿我??中人欲食时百味具足四愿我??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五愿我??中自地至虚空皆有百宝宫殿六愿我??中人心相爱敬无有憎嫉七愿我??中人无有淫泆愚痴八愿我??中人同一善心无有他念九愿我??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十愿我??中人知身如幻无贪着心十一愿我??中天人形容一类金色十二愿十方世界蜎飞蠕动皆得为人十三愿十方诸天人民皆作缘觉声闻十四愿我??中人寿命无量十五愿我??中人所受快乐皆如漏尽比丘十六愿我??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十七愿我??中人说经行道十倍于佛十八愿我??中人盖通宿命十九愿我刹中人尽得天眼二十愿我刹中人尽得天耳二十一愿我刹中人得他心智二十二愿我刹中人尽得神足通二十三愿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皆生我刹二十四愿我顶中光明胜如日月百千万倍二十五愿一切幽暗众生皆睹光明来生我国二十六愿十方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过诸天人二十七愿十方众生愿生我国者命终时迎归我国二十八愿十方众生系念于我一昼夜者必生我刹二十九愿十方众生十声念我名号必生我刹除五逆谤法者三十愿十方众生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寿终径生我国三十一愿十方众生礼我名号感诸天人莫不致敬三十二愿十方女人闻我名号寿终之后不复为女三十三愿十方众生生我刹者即补佛处欲往他方说他我以威力助往三十四愿我刹中人欲往他方者如其所愿三十五愿刹中菩萨欲往他方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遍至三十六愿刹中菩萨欲往十方供养诸佛既遍是日未午即还我刹三十七愿刹中菩萨诵经说法必得辩才智慧三十八愿刹中菩萨能演说法其智慧辩才不可限量三十九愿刹中菩萨其身紫磨金色与佛无异四十愿刹中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佛刹即时应现四十一愿刹中菩萨虽少功德亦能见我道场树高四千由旬四十二愿刹中一切天人悉皆形色殊特得天眼者不辨名数四十三愿我刹中人所欲闻法自然得闻四十四愿刹中菩萨顶中皆有光明无异于佛四十五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皆得解脱三昧四十六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皆得成佛常见一切诸佛四十七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不退转地四十八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无生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也)。

【十六下辈生观】(此观于下品中亦分上中下三品)下辈下品上生者谓或有众生作诸恶业虽不谤经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除却千劫极重恶业复教合掌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及化菩萨至行者前授手迎接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照其室即便命终乘宝莲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二大菩萨放大光明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得入初地也下辈下品中生者谓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此人间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之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二大菩萨以梵音声为说大乘甚深经典应时即发无上道心也下辈下品下生者谓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生极乐世界满十二大劫莲华乃开二大菩萨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即发菩提之心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无问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梵语南无华言皈命初地者谓十地中初欢喜地也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碍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壬+(工/山)]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也十念者以十称佛号为一念十念即百称佛号也大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也)。

十六特胜(出法界次第)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悲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厌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闇心而数则观慧不明今既觉知息入则照息分明故解慧易发是为特胜。

【二知息出特胜】谓数息调心之法若闇心而数则观慧不明今既觉知息出则照息分明故解慧易发是为特胜。

【三知息长短特胜】谓调心既静而照了渐明即便觉息入出长短之相是为特胜。

【四知息遍身特胜】谓从欲界定证未到地定时即觉身及定法悉皆虚假息之入出遍身微微如有如无是为特胜(未到地定者谓于欲界修色界定身虽未到于彼而心已先证彼定也)。

【五除诸身行特胜】谓从未到地若发初禅觉观之法则身心豁然开朗所证境界悉皆虚假空无我人既无我人谁作诸事谁受禅定是则颠倒所起身业皆悉坏灭是为特胜(觉观者谓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

【六受喜特胜】谓既与观慧相应若证初禅喜支即能照了而此喜支则无过失是为特胜(支分也)。

【七受乐特胜】谓既与观慧相应若证初禅得乐支时即能觉了便于乐支不起见着以无所受而受乐触是为特胜。

【八受诸心行特胜】谓既与观慧相扶若证初禅一心支时即能照了一心不起颠倒于一心中获得正受是为特胜。

【九心作喜特胜】谓离初禅入二禅时常自照了若发二禅内净之喜则此心真喜从观慧而生是为特胜。

【十心作摄特胜】谓既因观慧得二禅一心支即照了一心摄诸乱想颠倒不起是为特胜。

【十一心作解脱特胜】谓离二禅入三禅时常有观慧即能照了虽得妙乐心不耽着无累自在是为特胜。

【十二观无常特胜】谓离三禅入四禅时常修观慧发不动定了达定中心识虚诳念念生灭是为特胜。

【十三观出散特胜】谓从四禅入虚空处时加修观慧内外照了而证空定能离色界缘空之识自在消散即能了达空定虚诳不实心不爱着是为特胜。

【十四观离欲特胜】谓离虚空处定入识处时常以观慧内自推捡离虚空处离欲之心于是发识处定即能了达识定虚诳不实心不爱着是为特胜。

【十五观灭特胜】谓离识处入无所有处时常以观慧照了所修之境能修之心于是发无所有处定即能了达无所有处虚诳不实心不爱着是为特胜。

【十六观弃舍特胜】谓离无所有处修非有想非无想定时常以观慧观察所修之法能修之心于是发非想处定即能了达非想处犹有细想虚诳不实非是涅盘安乐之法心不爱着是为特胜(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十六大力(出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诸众生未得度者悉愿度脱是名意力。

【三行力】行即进趣之义谓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所说甚深法义是名行力。

【四惭力】谓菩萨以能惭愧故远离一切罪行兴起种种善法是名惭力。

【五强力】谓菩萨于一切障难之中而能坚忍不为非行是名强力。

【六持力】谓菩萨于所受持之法悉能宣演开导而无遗忘是名持力。

【七慧力】谓菩萨有大智慧照了诸法皆空虽亿千魔兵而不能恼是名慧力。

【八德力】谓菩萨修无欲行具诸功德离诸染着是名德力。

【九辩力】谓菩萨有大辩才于百千劫随解诸法所说无碍是名辩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十色力】谓菩萨色相端正若帝释梵王及四天王诣菩萨所一见之顷黯然无色是名色力(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梵王即大梵天王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十一身力】谓菩萨之身坚固清净犹如金刚火不能烧刀不能断于外道中最胜独尊是为身力。

【十二财力】谓菩萨于众珍宝随所念愿应时即至是名财力。

【十三心力】谓菩萨知诸众生性欲能一其心而顺化之是名心力。

【十四神足力】谓菩萨化导众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现神变而度脱之是名神足力。

【十五弘法力】谓菩萨于诸佛法能广为一切众生宣说使其闻之而不断绝信受奉行等除众苦是名弘法力。

【十六降魔力】谓菩萨修习禅定承顺佛旨能伏众魔是名降魔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