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经商的弟子上星期跑来请问我一件事情,原来他从二十几岁自己创业成立鞋业加工厂,虽然这几年鞋子的加工已经是夕阳工业,代工的单子也没像以往这麽好,但由于这位学生是农家子弟刻苦出身,平日也没有任何不良的嗜好,所以从他当学徒到创业,到在业界小有成就,一路走来倒也殷实平顺,而且子孙也已成群,目前他的第二代承袭他的事业继续经营。日前他碰到了一桩令他困扰的事情,而且他和老婆一两个礼拜都很难入眠,所以他说他是很不好意思才跑来请问我,原因是他的公司高阶主管之间产生了人事派系困扰,儿子也没办法处理,他过去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他不知如何解决。因为两个部门的主管都是公司很重要的主流,如果偏袒一方,另外一方很可能会有另外的想法,所以他陷于手心手背两难的困惑。我想在东方经营体系之下,经常会面临到这样子的一个问题,所以我常常和一些公司的企业主管或经营者讲到,从商者对于部属的教育和伦理文化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公司就像是一个小的王国,层层节次和脉络与共的主从关係若没有处理得很好,将会因为人事问题产生分崩倒戈严重性的问题出现。
我有时候会对人举出《论语》「非敢后也,马不进也」的故事给一些当领导者的弟子们参考,它的原文是: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古代孟之反自己立功而不自矜,反而把自己所做的功勳分享给同侪,虽然他是整个部队的首领,而且他最后做押后的善后工作,整个过程他高度表现出一个当领导者应有的情操与风范。在整部《论语》当中孔子特别提出来,举他的例子告诉他的弟子为官为将之道。在现代化的管理文化当中,当高阶主管或中层主管也好,其实角色的扮演是很尴尬的,因为他必须对上有所建树,对下又要时时安抚,碰到不同的个案如果没有处置良好,上面会指责,下面会不满。所以要如何做到老闆倚重、同侪不排挤、部属拥戴,这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做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过人的气度,懂得审时度势、善观脸面、予以行事;其次是要让人觉得不会是有功独享,有过推诿,那才有办法成为有人气的主管,才会引得多数人的附从。
在群居的社会体系当中,人和人相处其实也是有它必须注意的细节与重点,特别是修行人。我认为在这个大染缸裡面,如果可以让每个人都对你表示支持与讚叹,那我想你已经体会到六度之中的布施与般若的精神。犹太人对于社交与人际关係,在所有民族当中,他们是有独特的见解的,他们极为重视朋友,但是他们看待朋友是比较务实的,而且是谨慎的。他们把交朋友分为三大类,他们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像每天的主食一般,是极为重要的,第二类的朋友他们把他比喻为像蔬菜水果,因为不是主食,所以只是偶尔需要,第三种朋友是他们人人望而生畏的,就像带了传染病的病菌一般,他们认为像这样子的朋友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同时他们的信仰也告诉他们,你可以帮助你的朋友避免掉入流沙当中,可是你绝对要想办法不要让自己的身体沾黏到泥土。每个民族有他们不同的文化,但从他们的子民相处的方法便可以看出他们的壮大或被边缘化的原因。犹太人是全世界少数聪明的民族,但至今他们的子民散居不同的国度,原因何在?身为中国人,我认为最骄傲的是我们有悠久的文化和孔孟老庄的学说滋养这片土地所有的子民,令他们的心灵除了永不乾涸之外,每当遭遇再大的苦难与困惑,总是可以从先圣先贤的智慧章节中获得答案与解决之道。
佛教的主轴在菩提心和慈悲喜捨,离开这个将吸引不到任何众生随习,从佛陀以降至一切菩萨声闻,莫不依此为核心演绎不同妙法,善巧救度众生。儒家以仁、恕为强国济世之方针,无论是内圣之学、外王之道,从尧舜禹汤至后代之圣儒,强调的中心思想皆以仁道为主,强调的也是性命之学。但是如今人心是非、道德沦丧,正是所谓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时候,因此如果要力挽人心于狂澜之中,慈悲之学以及仁恕之道是必然的。
另外我个人的看法,在商业的世界裡头,尤其是小团体当中,如果懂得释放和治疗人际伤害的人,他往往会成为众望所归的新时代领袖之代表。恕道的基础是建立在释放,当一个部属受到委屈时,你一定要主动地给他机会让他把委屈的原点讲出来,同时进一步你和他都要很尊重地去看待他内心的感受。再来你要教导他练习去宽恕自己和他人,最重要的,过程中要他去做到从头建立和缝合关係,这是很重要的。任何人当他的内心受到攻击与伤害的时候,都会有两种反应,要反击或妥协,可是甘地讲过一句话我蛮赞成的,他说:「如果我们要以眼还眼,最后敌我双方全部都会变成瞎子。」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因为反击对手而得到快乐和满足,因此如果懂得宽恕之道,也表示这个团体是充满正面能量,也表示这个团体裡面所有的人向心力是一致的,同时也表示这个团体裡面的人心胸气度是宽广的。从所有学理上面的根据,连水和植物被实验过,也都可以因为人们的正面元素释放,它们变得更清澈、更茂盛,所以一个公司或团体,乃至国家,如果都懂得使用菩提心、慈悲心、仁恕之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我相信任何的负面讯息将会愈来愈少。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由于一位经商有成弟子的谈话中给予我一些启发,因此有感而写。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