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法师结舍于庐山,时值东晋南北朝的战乱之时。卢循占据江州,雄霸一方,宋武帝刘裕几次降诏招抚,卢循皆不从命。一场战争势所不免。那卢循虽然身为国寇,对慧远法师却是礼敬有加,前后多次入庐山拜访。原来,卢循的父亲卢遐年少时曾与慧远为同学,同窗学艺,教情也非同一般。卢循既视慧远为父执长辈,又久慕慧远的佛学声名,遂执礼甚恭,常入山问候慧远的起居。
然而,慧远与卢循的来往却引起了弟子们的担心。他们劝谏说:“师父啊,你千万不要再与卢循交往了。你想,卢循身为国寇,早就引起宋武帝的痛恨,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卢循迟早为武帝所灭,你与卢循交往,难道不怕别人疑心于你吗?”慧远回答:“你们的佛法是怎么学的,这点道理也不懂。我佛法中情无取舍,随遇而安,对人也不能以其尊卑贵贱而略有差别。卢循虽为国寇,对我来说却只是佛子一位,哪里是什么国寇了。对此,知道我的人自会明白,我有什么好怕的。”弟子赧颜而退。慧远遂与卢循继续往来,每次相见,必是欢笑尽兴而毕。
后来,宋武帝果然出兵讨伐卢循,路过庐山。左右进谏说:“慧远素在庐山,与卢循交情深厚,过从甚密。我们是否要把慧远给抓起来。”宋武帝说:“慧远出家之人,情无取舍,他与卢循往来是佛法的本分,有什么可疑的。”不但不抓,反而差人送信问候,并送了慧远一大笔财物。
佛教讲求平等待人,不但是人,即便是狼虫虎豹,也一并平等待之,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生命而已,都是佛法的传播对象。所以,在真正的佛教徒眼光中,人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只有善与恶、虔信与不信的差距。而那些恶人、不信教的人也并非是天生的谬种,他们的心中同样禀受了佛法的善报,只因时机不到、因缘未熟,没有被开发出来而已,一旦时机已到,因缘成熟,便立即成为佛门信子了。所以,江洋大盗不能贱之、拒之,皇帝王公不能奉之、谄之。这便是佛教待人的精神,也就是慧远所谓的情无取舍的含义。
然而,所幸的是慧远遇上了一位心胸宽广又了解佛教的人物。倘若不是这样,恐怕慧远便终究难逃干系。历史上许多名僧都情愿隐居山林,于民间传教,不愿与王公大臣交往,究其原因,可能便包括了这样的深虑。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