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珥季路火葬罐遗址可追溯至大理国

发布时间:2019-11-09 09:18:12作者:大悲咒入门网

2009年12月上旬,在昆明市官渡古镇旁珥季路的施工现场发现的火葬罐遗址,已于12月20日结束了考古发掘工作,相关的后续研究也于近日完成。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火葬罐群是迄今为止昆明地区发现的最大数量的葬罐群,年代可追溯至大理国时期。

\

此次珥季路火葬罐的考古挖掘由昆明市博物馆组织人员进行作业,从表层的垃圾清理到火葬罐探方挖掘,每个探方分为4层,4个探方共挖掘出约390个不同时代、不同造型的火葬罐,年代可追溯到明朝中期至大理国晚期。这些出土的火葬罐中,除去普通的陶质葬罐,还有大量绿、红等颜色的彩釉葬罐,即便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葬罐的色泽;不仅罐体色泽鲜艳,一些罐体的形态也较为特别,并且出现了“罐中套罐”的葬罐,大罐与小罐之间放置板俑,用板俑对葬罐进行守护。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珥季路火葬罐遗址从考古挖掘的结果来看,从大理国时期至明朝,各个时期的葬罐均有分布,整个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左右,但由于公路施工进程等因素,此次考古挖掘面积仅为400平方米。

\

生活在官渡古镇附近的老人说,这处火葬罐遗址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和尚坑”,是一处风水奇佳的宝地,不仅作为周围寺庙和尚圆寂后的最终“归宿”,周边的人也在火化后将自己的葬罐安置在此。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永康介绍,自南诏时期开始,云南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便开始实行火葬,同时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在实行火葬的烧骨上贴有金箔,而在金箔上则印有梵文,以此来超度亡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汉化的影响,从宋朝开始,统治者就不断颁发对于火葬的禁令,到明朝中期,火葬的习俗逐渐消失。

昆明市博物馆馆长田健透露,为了让人们了解此次考古发掘的情况,博物馆正在准备详细通俗的资料,将择时对外发布相关出土葬罐、陪葬品等的相关信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