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六妙门的好处和功德都是很多的,但是对于不了解六妙门的师兄来说,就不能很好的去修行,从而就领悟不到其中的智慧,那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修六妙门吧。
修这个六妙门,修证合起来论,一共有十二法。六妙门里面比如有修数,也有证数;有修随、证随,有修止、证止;有修观、证观;修还、证还;修净、证净一共有六对,十二法。
佛言:游止三四。出生十二。
凭什么说十二法呢?下面引证佛所说的。游止三四就是说的十二门禅。出生十二,就是修随、证随,修止、证止,一个是修一个是证。六对,总共有十二门。
即此修数证数。乃至修净证净。
这就是修数证数,一直到修净证净。
修数者。行人初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是名修数。
修数息观的人,他首先把自己的呼吸调柔,调到不涩不滑,慢慢地,从一到十,心意一直集中在数上,而不是跑来跑去,想东想西,这是基本功夫。有些人说我只要掌握诸法实相就够了,为什么要做这样很无聊、很简单、很重复的事情呢?有一位居士和我讲,他和数息观特别不相应,他觉得这个数息观太简单、太重复、太没有趣味了,他数不下去。这是人的性格不一样。他是不知道人的念头集中在法上,数息一调伏,这个禅定就很快证到了。
这禅定实际就是首先要把这个息调到柔和、舒畅,心里不打任何妄念,当你关注这个静的时候,关注在这个数息门里面,这是最方便、最容易通达到禅定道路的一个窍门。不管是外道修禅定也好、凡夫修禅定也好。乃至汉传的修禅定、藏地修禅定。藏地他们叫九节佛风、宝瓶气,都是和这个气有关系的,他们不叫气叫业风。业风在动的时候,你不会安详,不会入定。所以这样去修的话,很快就很禅定相应。
与数相应者。觉心任运。从一至十。不加功力。心自住数。息微心细。是名证数。
与数相应的时候,从一到十,不加功力,意念不用心的力量,如果心的力量用的很强的话,很容易累。我们做任何事情,会觉得很疲劳。同样道理,用心过强,你都是妄自心在用功,精神一用掉后,马上就疲劳了。疲劳后不会得禅定,只会得病。人只会越来越辛苦、越来越憔悴。精神越充足的话,禅定会越容易得到,身心越愉悦,法喜充满。我们现在法喜充足的人不用说,烦恼少的人都很少。
若患数麁。当放数修随。乃至净亦各如是。
如果慢慢觉得呼吸越来越细,心越来越细以后,就证到了数息观。如果再数下去,觉得太粗了,这个时候数息观就不用在继续下去了,而改用随息观。以至于止、观、还、净也是这个程序。这是从修证的角度说。
然观有三义。一慧观观真。二得解观。即假想观。三实观.
观有三种义。一是用智慧观真谛境界。比如藏通两教它是观真谛理,别圆两教是观中道理。二是得解观,用假想观。假想想的内容很多,下面会讲。三是实观。
此中初用实观。后用慧观。
开始先用实观,然后用智慧观。实观还是容易把握的,就是直接观察数息啊、风啊、息啊这些相貌。慧观就是观真谛理。你不能一直实观,实观是帮助你心安定下来,是禅定初步的一个方便。到后来你必须要用慧观,没有慧观你无法转凡成圣。所以慧观相当于三十七道品里面的正思维,也可以说是四念处。它和三十七道品里面的正见是一样的,如果离开正见,正思维,一切禅定不可能从有漏转成无漏。这是讲到初用实观,后用慧观。
修实观者。于定心中。以心眼谛观此身。细微入出息相。如空中风。
修实观的人,在禅定的心念之中,用心眼来谛观,不是用我们的眼睛来观。我们闭上眼睛后,离开浮尘根,有一个能够观察、能够看的一个心眼,以这个来观察。观察身体是微细的出入息相,不但鼻孔里有呼吸进出,身体的每个毛孔里面都有呼吸在进出。就好比虚空中的风,这个虽然很微细,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同样道理,呼吸里面的这个微细的风,我们用心眼也可以观察得到。我们要跟着这个风观察。这是修观的一个总的观法。这只是实观,还没有智慧配合进去的。如果智慧配合进去,就能帮助你出离生死的。
皮肉筋骨三十六物。如芭蕉不实。内外不净。甚可厌恶。复观定中。喜乐等受。悉有破坏之相。是苦非乐。又观定中心识无常。剎那不住。无可着处。
这段就是讲别观。有人说修六妙门,只能观察呼吸吗?它还可以观察其他一些内容。就是所谓的假想观。就是通过观察我们身体的皮肉胫骨等三十六物,就像芭蕉一样没有实体。冬天一到,芭蕉一冻,全部坏掉了。就好比说我们说我们很年轻,我的皮肤很光滑,身体都很坚固,实际上你经不起来时间的考验。你到五十岁、六十岁,每过十岁,我们的身体就和芭蕉一样,都会烂掉,一分不值。所以这样去观察。不但里面的不干净,外面的也不干净。令人厌恶。但是我们没有修观之前,我们不会产生厌恶心,反而会很爱惜自己的身体,每天给它洗澡,给它吃好东西。再去观察这个定中的喜乐感受,这些感受并不是永远不会坏。比如说你正在开心的时候,别人给你一耳光,把你的开心破坏的一干二净。证明快乐的心念是可以破坏的,不是永远存在。你看有些人,你可能看见他天天在那里高兴,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会看见他在那里哭。这是因为人的心念是无常的,感受也是无常的。又去观察你的心识,也是刹那生灭的,没有停止。你想保留也保留不了,你想执著也执著不了。换句话说,你认为心是永恒的,你把这个生气永远保留下来,一直气下去,如果这样也算是你一种功夫。所以我们做不到,我们也不可能长时间生气啊。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如何修六妙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了,除了要按照上面的说的去修行六妙门之外,师兄还需要诚心的,用心的去领悟其中的智慧,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