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22-10-19 06:10:19作者:大悲咒入门网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译文]我能让谁来召唤歌儿歌女,为我擦干壮志难酬的泪水!

[出典]南宋辛弃疾《水龙吟》

注: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④,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

2、注释

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玉簪螺髻:比喻山。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吴钩:佩剑。

⑤“休说”句:晋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因思家乡吴中美味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联问舍:买地置屋。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刘郎:即刘备。此泛指有大志之人。

⑦流年:岁月流逝。风雨:喻国事的艰难。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言语》。桓温北征,见昔日所种树皆已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倩:请。红巾翠袖:指美人。揾(wèn):擦试。

3、[译文]1: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了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译文2:

南方的天空弥漫着清冷的秋气,江水流向天边,无边无际。遥望远山,就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在诉说着愁苦和怨恨。落日时分,流落江南的游子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了望。抚着宝刀,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的美味,秋风已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想学许汜,买田置屋,但就怕因此而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般逝去,树木尚忧风愁雨,更何况人?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帮我拭去英雄流下的眼泪?

译文3楚地的天空,处处弥散着秋日的清爽,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远望遥远的山岭,那一层层、一叠叠,有的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是在满腹忧愁的人们眼中看来只是徒增愁恨罢了。流落江南的游子,在夕阳的余晖里,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向远处眺望,把宝刀看了又看,只有借拍打栏干来发泄胸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却始终没有人能够领会,我的用意和抱负。

不要象张季鹰一样只是因为秋天鲈鱼鲜美正好品尝,便匆匆回乡?也不要像许汜一样,不思进取而只顾着买田置屋,象你们这样的琐屑小人,有什么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呢?可惜年华似水,树都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又怎么能不老大呢!是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手持红巾的歌妓,来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4、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一生以抗金报国自任,理想不能实现,遂将满腔忠愤全寄予词。其词悲壮雄放,词风慷慨悲壮,有不可一世之概,抒发爱国精神,而又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繁复,体备刚柔,千汇万状,代表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生平事迹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人最大的伤痛,莫过于壮志不能酬,理想不能实现。辛一生不想当文人,他根本不想靠诗词来留下名气,无奈的是,朝廷不重视他,党羽排挤他,唉,无奈,无奈呀。

可以想像,在夕阳下,建康亭里,辛弃疾感慨不已,想着为国效力,可是,却只能在这里怒拍栏杆。天下虽大,无人理解!痛,痛,痛。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

5、这首词起句突兀,立意辽远。虽然说气势上稍逊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境界的阔大、胸襟的磊落却是一样的。它仿佛令你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象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范开曾在《稼轩词序》中论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他的见解是比较本质地点出了辛词的艺术特色。

南宋时代,民族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是激烈而紧张的。尽管辛弃疾出生在金朝统治之下的北方,但他自小受到祖父影响,心系南宋,怀有爱国之情,立志推翻异族压迫,实现祖国统一。为此,他很早就投身到抗金斗争中去。年二十一岁时,便聚义民二千余众参加耿京队伍,矛头指向金政权。后来事变,他又能独带五十余骑,于五万敌军之中,孤胆擒缚叛徒张安国。辛弃疾平生自诩有济世报国之才,而他的过人胆识,雄伟的志向又使他不甘平庸一生。因此反映到艺术创作中,他的词写来便豪迈奔放。不过,同是做为豪放派的词人,苏东坡似乎参透了人生、生死成败无计于心,所以他的词达观潇洒、不乏恢谐。而辛弃疾则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执著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中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于是我们看到,当辛弃疾的笔从第一句的水天一色的辽远之处稍微近缩了一下的时候,那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闲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