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尼姑寺
拉卜楞尼姑寺,位于夏河县九甲乡境内的拉卜楞红教寺附近。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派混合型寺院。
在甘、青、川“安多”藏区,人们称僧人为“阿克”,称尼姑为“阿乃”。在藏区倍受社会尊祟。
藏族社会的尼姑们则被视为人世间之“卓玛”,汉意为“度母”。传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解救众生苦难之菩提善心,她在拯救解脱众生苦难时,可随时应机以种种化身出现。然而,人世间苦难众生太多,他觉得自身力量单薄,于是使展应身法相,将自己变为十一面、三十二面,最后变化成千手干眼,但仍解救不了世间众生之苦难,观音菩萨悲伤的流泪了,结果她流出的泪水,左泪珠化成了‘白度母’,右泪珠化为,绿度母,,借以辅佐她解救众生脱离苦海……”。由此可见,在藏族现实生活中,尼姑还是受到人们的极大尊敬。
一、历史沿革
拉卜楞尼姑寺位于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侧之王府村,藏语全称“宏仓俄觉姆格尔“,坐落在“祁中噶尔”山腰,与拉卜楞寺隔山相依。至今已有120余年历史。传说在四世嘉木样格藏图旦旺秀时(即1860年),在九甲的“兰木西村”已经建立了觉姆寺,后来,从黑错“祁中拉郭”地方来了一个叫“祁仲华赤”的女尼,在拉卜楞塔哇的“尕日隆哇”沟建起了又一个尼姑寺,当时尼姑人数很少。在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时.(1920年),由青海河南蒙旗来了一个叫贡曲卓玛的蒙古族老尼姑(亦说里塘阿玛),她最初在甘加白石崖寺旁的“日缀“(山寺)修行,后来,经拉卜楞寺大施主河南亲王贡噶环觉夫妇和亲王母亲兰曼措施舍地皮与资财,方在祁仲噶尔山腰辟地建起了尼姑寺和大经堂。当时有女尼僧舍90余间。至此,女尼人数猛增至百余人。经1958年反封建斗争扩大化和十年动乱的洗劫,拉卜楞觉姆寺成为一片断壁残垣,女尼们被遣散回乡参加生产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班禅大师第一次视察甘南时亲自过问拉卜楞尼姑寺,后经嘉木样大师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1981年经政府批准尼姑寺得以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一些回乡的老觉姆又陆续返回拉卜楞。还有许多中、青年出家的女尼也来到了拉卜楞,她们大都集中于“祁仲噶尔”尼姑寺旧址和塔哇的“尕日隆哇”尼姑寺,总人数有120余人。有经堂等主要建筑约315平方米。
二、寺院现状
女尼来源:拉卜楞觉姆寺女尼来源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区:
1、本县:九甲、博拉、阿木去乎、吉仓、麻当、牙利吉、勒秀等乡。
2、本州:迭部、碌曲、玛曲等县。
3、省外:青海(化隆、同仁、循化、兴海等县)、四川(阿坝、若尔盖、红原等县)。
女尼年龄构成:在14—85岁之间,其中45岁以上28人,14岁以下者32人,17—30岁之青年女尼居多。
尼姑之家庭结构:
拉卜楞寺觉姆家庭组织是按师徒关系组合的,其类型有两代、三代(即师、徒、徒孙),独居者极少,她们师徒在一起共同生活和习经,过着清心寡欲之平淡生活,复寄热望于来生之幸福。
三、仪规与佛事
1、仪规:入寺女尼18岁前,受沙弥戒(10条),18岁后受比丘尼戒(340条),女尼戒律要比男僧更为严谨。觉姆寺不设法台而设“格贵(经堂总监)和翁则(领经师)。现寺管会主任为罗卜藏,74岁,夏河县麻当人;僧官桑吉54岁,夏河县九甲乡人;经头旦木吉,54岁,夏河县牙利吉尼玛隆人。
2、佛事活动:尼姑们清早5时起床,即开始习经,念诵“喇嘛求巴”(即上师供养),中午不念经,下午2时习“多玛嘉则经”(即“施食百供经”)和“喇嘛求巴”经。每月初一、初八中午念诵“娘勒求求经”(即“斋戒仪规”),初十,集中念诵“仁增此合”(即“斋戒持明律仪颂偈”)。二十五号念“至尊金刚瑜伽母仪轨、出世大吉捷径”和“瑜伽行母颂偈”。一月内集中念诵“嘛尼经”(即“观世音六字真言心咒经”)。一年的四月初一至十六日上午觉姆们集中念诵“娘勒求乐”和“守娘乃”(斋戒)。
该寺于1981年经夏河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现有殿堂、憎舍等建筑300多平方米。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