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宗法师的三苦释义:
(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因人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
(二)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恒,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五衰相现,极受大苦,与地狱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禅天得......此乃世间有漏之禅,终有变坏之可能,当其定坏之时,生大苦恼,随念坠落,此即坏苦也。
(三)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此乃无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无色质之累,有空定之乐,虽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仟大劫,然而寿满定尽之时,还要堕落轮回,其时生大懊恼,如箭入体,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论”云:“上二界死时,生大懊恼,甚于下界,譬如极高之处,堕落碎烂”,其痛苦可知矣。虽未堕时,也不免常受行阴念念迁流之苦,故曰行苦。
若广义来说,则三界的一切,莫不含有无常转变的行苦之气分!例如:世界则陵迁谷变,沧海桑田。人身则昔日朱颜,今朝白发。心念则忽焉喜乐,忽焉哀怒。时令则昼夜转运,寒暑迁移。天道则阴晴晦明,风云不测,日月互催。人事则穷通得失,富贵循环,兴衰靡定。世情冷暖炎凉,昨日逢迎,今朝怨骂,无时无地无物不在无常生灭中转变。固知人有老病死等苦,莫不皆为无常转变所驱使,所谓于念念生灭中,不知不觉地赐给我们许多痛苦,乃由身心环境转变无常的所受之痛苦曰行苦。
总之,诸天虽然快乐,但非究竟,无永远故,有坏苦行苦故,偈云:“纵然生到非非想,不若西方归去来”,故佛教不以升天为稀奇,乃以出三界轮回为终点,往生佛国为旨趣。
斌宗法师云:坏行二苦不一定局于上二界,盖人间仍亦有之。良以世间有为之法,事无坚远,日中则昃,月圆则缺,天道尚然,何况人事呢!尤其是娑婆根本是苦,虽有少分之乐,乃乐中带苦,非真乐也。就是真乐,亦难长久享受。如世间荣华富贵,恩爱地位等,何能常恒?所谓“天上无常圆之月,人间无不谢之花”,一旦乐境失去,悲心续起,即乐极生悲也。彼时所感之苦,有不堪言,嗜酒狂嫖滥赌等,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谓之坏苦。就是未失时,中间不知也要发生多少逆境。至于嗜酒耽色等坏事,一班放荡无知之辈,竟迷而不觉,耽执之不舍,认以为快乐者,更不必谈。
又云:一切诸法,刹那生灭,迁变无常,所谓瞬息间而春去秋来,没有一法是常住的。“成实论”云:“万法刹那生,万法刹那灭,转转相续也”。又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世界有“成住坏空”,吾人不想则罢,若要脱离这生灭无常之苦,就需正信佛教,明白佛理,念佛求生极乐,永了生死,得常乐我净,这是根本的究竟办法。
总上三苦,人道之苦乃苦苦也;其中少分之乐,坏苦也;于无常转变的非苦非乐之境为行苦也。又欲界具足三苦,色界无苦苦,无色界唯行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