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获得幸福从认识自己开始

发布时间:2023-12-01 16:03:07作者:大悲咒

获得幸福从认识自己开始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在于我们有能够创造快乐的心,快乐是一种内心的感觉,真正使我们快乐的、使我们感到幸福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环境。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创造快乐的心,再好的环境也无法使我们快乐。同样的,我们为什么会生烦恼呢?也是在于我们有制造烦恼的心。同样的清风明月,我们在心情好的时候,会觉得怡然陶醉;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使我们感到寂寞萧瑟。

  可见,培养感召幸福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根本方法,而培养感召幸福的心态应该从认识自己开始。禅宗的祖师就开示我们:“直下承担。”直下承担就是认识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元素组成的,所以身体不是我们自己。而思维也不是自己的,它只是过去心累积的种种知识和观念的运作。那么,除了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思维之外,“我”是什么呢?

  2600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佛道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可见在我们内心除了妄想执著之外,还有清净的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正是我们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要明心见性,其实也就是见这个存在的本源、见我们的自性。

  比如禅宗里面有一个公案,就是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道一禅师的公案。

  马祖见到大珠慧海以后就问他:“你从哪里来?”

  慧海回答说:“我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呢?”

  慧海回答说:“我来求佛法。”

  马祖就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我这里什么都没有,你来求什么佛法呢?

  “自家宝藏抛弃不顾,到处乱跑做什么呢?”

  慧海根器也很利,他跟着就追问:“那么请问哪个是我的宝藏呢?”

  马祖就说:“现在能够问我的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求呢?”

  慧海在马祖道一禅师开示之下,当下就认识了自己。

  在《灯录》上面就说:“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谢,师事六载。”慧海禅师悟到了佛性,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妄识,但是也没有离开见闻觉知,其实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之性。不是见闻觉知,而是见闻觉知之性,如果你执著于见闻觉知就是错认识神。

  正如慧海禅师后来开示所说:“离心求佛者外道,执心是佛者为魔。”开悟以后又在马祖道一禅师身边执弟子之劳,历炼了六年时间。一方面是侍奉师长,另一方面是悟后起修,长养圣胎,得到师父进一步的点拨和教诲。

  云门禅师也曾经有一个偈子说:“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见闻觉知是我们本体的妙用,我们在眼能见、在耳能听、在脚能行,本体都是指我们的真心,所以说“体用何妨分不分”。我们能够认识自己,要从能见能闻的作用之中去直下承担,但是不能执著于见闻之相。

  能够认识自己,才能够有真正的自信,能够真正地与自己存在的本源连接,我们才会有真正的自信。一个在生死苦海之中不得自在的凡夫,一旦能够见自本性,就能够成为笑傲生死、活力无穷的强者。

  西方的哲人也认识到这一点,比如爱默生就在他的《论自信》这篇著作里面说:“羡慕是一种无知,模仿是一种自杀,无论好坏,人必须做自己。”另外一位教育家也说:“当一个人希望成为与他本身不同的另外一个人时,没有人会比他更痛苦。”所以科学成就一切,佛法肯定一切。我们首先要有自信心,而这种自信不同于世间所说的自信,它是指我们能够跟我们存在的本源连接以后的这种真正的自信,真正顶天立地的自信。

  ——节选《禅与生活艺术》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