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这里的“诵”,仅理解为诵经,却是有失偏颇的。这里的“诵”,主要还是指对佛法的闻思和教学。
“非禅即诵”,是自《阿含》起佛陀一往之教导,经典中常见的说法是:“正说法”(诵)和“圣默然”(禅)。《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罗摩经》说:
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众多比丘寻说法讫,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门。诸比丘闻,即往开门。世尊便入梵志罗摩家,於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为汝说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这里,世尊赞叹并肯定了比丘们的行为——集会时,除了说法,便是默然禅修。并且说“我也为你们说法,我也是这么做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也说: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
开示说,比丘集会,若能说法与禅修,则不空度岁月,终得利益。
清辨在《大乘掌珍论》卷下说:
如契经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说,如实开示,是名说法。复於是法,虽以身证,而不观察离身有法,亦不观察离法有身,如是观察,谓观无二亦无不二,如是观时,不随观察,现量智见不观察故,名圣默然。
对“说法”和“圣默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1、无倒演说佛陀的教法,“是名说法”;2、与空性的智慧相结合的禅观,“名圣默然”。这样,“正说法”和“圣默然”,正相当于后期常说的“闻、思、修”三慧。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