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宽老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好!
我先讲几句闲话。我看见一本书上说到:在宋朝,差不多和司马光同时,有一位鼎鼎大名邵康节先生写的一首诗,我先讲讲这首诗。
水流任急性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不似人间忙里老,生来未始得开颜。
这四句话如果是在描写他自己内心的世界,也应该说是很高尚的一种境界了。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种譬喻,还不是正面地描述他自己的事情。
第一句「水流任急性常静」:指河里的水流动得很急速、很快,而水是无情物,它没有心识、没有感觉,虽然流动得很快速,但可以说水的本性还是寂静的,没有快慢的问题、没有迅速的感觉。
第二句「花落虽频意自闲」:这花或是指梅花、桃花、菊花,各式各样的花,当雕落的时候,花瓣谢得很快、很频繁;花也是无情物,虽然落谢得很频繁,但它的本性并没有频繁的感觉,还是很闲静的。
这两句话譬喻什么呢?
花譬喻如意的事情,花落就是譬喻一个人由如意的境界转变到不如意的境界;花开是如意的,花落就变成不如意了。我们平常的人,不如意的事情一来,喜欢的事情被破坏了,心情不快乐,但是这个有修养的人──意自闲──他心不动,没有被不如意所困扰,还是很自在!
水流是譬喻如意的事情没有被破坏,正是鸿运当头的时候,一个如意的事情紧接着一个如意的事情,非常的忙啊!但是这个有修养的人──性常静──如意的事来了,心里面还是原来样,很寂静的,并不感觉到特别地欢乐。
这两句话就表示:如意也好、不如意也好,他心里面如如不动。不过,「如如不动」是佛教中的话,我想邵先生没到这个境界,只是表示他对于世间上这些冷暖的境界不那么执着,这也就很不容易了。
我从报纸上知道,美国总统尼克森下台的时侯流泪了。这表示什么呢?不如意的事情来的时候,心不寂静。但是现在邵先生这两句话是:如意的事情来了,不感觉怎么如意;不如意的事情来了,也没有感觉不如意,还是那样地悠闲自在。
「不似人间忙里老,生来未始得开颜」:邵先生说他的境界是如如不动,和世间人不同。世间人如意的事情来了,欢乐得很!苦恼事情来了,心里痛!有时候欢乐、有时候苦恼,苦恼来了也是忙、快乐来时也是忙,就在忙碌中使令人衰老了。邵先生呢?他从有生以来,心情没有真的快乐过,但是他还是很自在的。
邵先生把广大社会人群的情况和自己相对照,写出他的成就。我相信这四句话有多少真实性,但究竟用什么方法能达到这样修养的境界?他没有说。邵康节先生是一位数学家,对《易经》有研究,我并不是他的学习者,也没有特别研究他,但是他不是佛教徒,能有这样的修养,也还值得注意、学习的。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纠纷出现时,需要找律师解决这些烦恼问题,心为烦恼所苦,修养多数不如邵康节。
常观缘起趣智慧 创造生命得安乐
今天,在这里集会的人是佛教徒,心里应该希望能有比邵康节还要高的成就,不要只安于现状。现在我们是什么样子?就是苦来了很苦、乐来了就是乐,有时哭了、有时笑了,这是平凡的境界。我们若想要超越这个境界,不必去追究邵先生用的是什么方法,而应该向佛、向佛法学习,以得到更高更广大的智慧,有所成就了,就是所谓有功德。应该这样才是对的。
(注:席间有小孩哭泣!)
这位小朋友哭了,我认为这就表示:人生是苦!他在向我们说法,真实不虚呀!这个世界是非常的苦啊!但是,我们佛教徒非常幸运地遇见佛法,有解决一切苦恼之道;非佛教徒很不幸运,没有这条道路。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佛法为什么可以解决人生之苦?有什么道理能解除人生之苦,使令我们有广大的安乐境界?
佛教能解决一切的问题,道理就只是两个字──「缘起」。释迦牟尼佛的大智慧,观察世间、出世间都是因缘生起的,有因缘才有这件事,没有因缘就没有这件事。有这句话的开示,我们就有办法了!苦恼的境界是这样的因缘成就的,若不造作这样的因缘,就不会有这件事;我看别人很安乐自在,佛说:「那是因缘有的。」我创造这样的因缘,就能得到安乐,就从这里重新创造生命。释迦牟尼佛的大智慧,对于世间的贡献就在这里。
但问题是──我们要经过长时期地学习佛法,才能明白什么叫做缘起,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毕业的。明白了以后,还要采取行动──由信、解而行、证,就成功了。现在我们虽然仍在学习阶段,还没有成功,但是由因而知果,可以预知:将来绝对成功!如果我们不肯学习、也不采取行动,那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其实,这几句话已经把题目讲完了,讲完就应该停下来,但是我再讲一段事实。
佛法平等悉摄受 五百乞儿成罗汉
佛在世的时候,有五百个人,自己无法生活而向人乞讨,所以叫「乞儿」。加个「儿」字,也可能是年纪不太大。他们天天向人乞讨饭食,这样生活久了也是很苦,心情很不快乐,就感觉出家人很好,不必生产,还有信佛的人常常供斋、请吃饭,生活现成,并且能得到人们的恭敬。乞儿于是有了灵感:「我也可以出家嘛!」就向释迦牟尼佛表达出家作比丘的意愿。
佛陀说了一段话,意思就是:佛法就像水似的,不管是大人、小孩、老年人,是中国人、外国人,有学问、没学问,入到水里面,都能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佛法是平等摄受、利益、安乐,不轻视任何人。佛这样说,等于是同意了。所以五百乞儿就在佛法中落发、出家修行,不是很久,都得了阿罗汉果。
这一天,祇陀太子(频婆娑罗王之子,和当时尚未为王的阿阇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要请佛及大比丘们吃饭,但是声明:「我不请这五百乞儿比丘吃饭。」佛说:「你不愿意请,就不请吧!」
佛对大众宣布:「明天祇陀王子请大众到他家应供,但是五百乞儿比丘不在内。」佛又告诉这五百位乞儿阿罗汉:「因为王子没有请你们,所以你们先到北俱卢洲取自然的粳米,(这米和南阎浮提的不同,不是由人工栽培、种植,而是从地下自然长出来的米,非常香的!)然后,先把粳米放在钵里,再到祇陀王子家,依次而坐。」
第二天,佛领着众比丘去应供,而这五百位阿罗汉由天空飞来,从北俱卢洲来到祇陀太子家里。其实古人和今人差不多,对于神通特别地仰慕、欢喜、恭敬。这时候,五百阿罗汉可能飞得不是太快,所以很多人都看到了,大家在叫唤,祇陀王子也出来。一看,是到他家里,心里很欢喜,就请他们入座。
王子问佛:「这五百比丘是怎么回事啊?」佛说:「就是你不欢迎、不请的那五百个比丘。」祇陀太子马上磕头、忏悔。又请问佛:「这五百位比丘原来是乞儿,是苦恼人,出了家,用功修四念处(四念处者,禅也!修四念处就是修禅),也不是很久就得阿罗汉,真令人羡慕!怎么这么容易得圣道呢?」
佛说出以下的因缘:
久远久远以前,在南阎浮提有一位散陀宁大长者,财富无量;而这个时代正赶上饥馑,很久不下雨,老百姓种田没有收成,生活困难。在山里住有二千位辟支佛,道力都是高过阿罗汉的圣人。长者对家中管理仓库的人说:「我想要长时期地供养这二千位修行人饮食,仓库里的粮食有多少?能不能办到?」管理人说:「仓库里的粮多得很哪!长者愿意供养他们,可以做这件事!」
供给二千人吃饭,可不是那么容易呀!长者一共请了五百人在厨房里做事,又特别安排一个使人,时间一到,就去请辟支佛来吃饭,而这个通知者前往请辟支佛时,每次都带着所养的一只狗,天天如此。有一次他忘记通知,狗就自行到辟支佛那儿叫了几声,辟支佛就知道:「这是来请我们吃饭了。」
时间久了,在厨房做杂事的五百人感觉辛苦,就有怨言:「我们每天那么辛苦做事,都是因为这么多乞儿要吃饭的关系!」这个意思就是指二千位辟支佛都是乞儿,都是讨饭吃的。
过了一个时期,辟支佛对长者说:「天要下雨了,你现在可以种田。」长者本来就对辟支佛有恭敬心,所以就真实地准备稻、麦等各式各样的种子,并且都种植了。
果然,下雨了!各式各样的种子从地面长出来了,但每一个都长出像大瓠瓜那样的果实,不同于以前的样子。长者感到奇怪,就问辟支佛。辟支佛说:「没有问题,你继续栽培!」等到成熟了,把瓜打开一看,里面都是很好的稻、麦;平常长出的麦子只结一些小穗儿,现在每一个大瓜里都装满了稻、麦;长者的收成非常的多,不但供给辟支佛,还供给了亲友及很多地区的人民。
出现这件事之后,在厨房工作的这些人心里想:「唉呀!我们的大长者种田有这样的瑞相,一定是这些圣人的力量。我们以前呼他们为乞儿,这话有问题呀!」于是赶快去向这些圣人忏悔,并且发愿:「希望我们将来也能够遇见圣人,而且能修学圣道成为圣人。」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在厨房作务,口出怨言,说圣人是讨饭吃的乞儿的五百工人,就是这五百乞儿。但因为诽谤辟支佛是乞儿,故从那以后,五百世作乞儿,一直到现在。由于他们忏悔、发愿了,及以前曾供养过二千位辟支佛的功德,所以今天能遇见释迦牟尼佛、能出家、能得圣道。当时负责通知吃饭的人就是优填王,他养的小狗就是美音长者。」
美音长者和优填王,和释迦牟尼佛出世在同时代,美音长者的个子很小,但是他说话的声音不得了!优填王会相面,当他听到这个声音时,说:「这个人最少拥有一亿黄金。」这个声音真是太富贵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出一件事,就是缘起。为什么作乞儿呢?因为诽谤圣人,所以自己作了乞儿。为什么遇见释迦牟尼佛,又容易能得圣道?因为他料理辟支佛的饮食,也出了力量,并且又发愿,所以现在遇见释迦牟尼佛就容易得圣道。这都是因缘!
学习佛法应该得到什么功德呢?得如是功德!能得圣道是因缘,作乞儿也是因缘,所以我们不要口出怨言、不要诽谤圣人,即便对一般人也要尊重赞叹,若要诽谤将来就有问题。
王子出家舍五欲 疲倦不寐道夜长
佛在世的时候,曾发生一件事。
释迦牟尼佛这一天在大众里说法的时候,来了一头狮子,它也坐下来听佛说法,佛就以三个因缘,而说了四句偈:
不眠者夜长 倦者由旬长 不明达正法 愚者轮回长
《法句经?愚品》
「不眠者夜长」:人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感觉夜间太长;如果一觉睡到大天亮,感觉很快就过去了,所以都是人的心理作用、心的分别呀!
「倦者由旬长」:走路疲倦了,又还没到目的地,再继续走就感觉路很远。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修止观,得无上菩提之后,经过六年才回到祖国、回到父亲净饭王那里。父王看见儿子成佛了,相好光明的大功德境界,心情欢喜。这时候,佛所带领的很多弟子,原来是在外道修苦行的,之后随佛出家修行得阿罗汉,都成为圣人了。但是,这些人,表面上看来,多数身体是又黑、又瘦,都不庄严,净饭王感觉师徒不相称,故对佛说:「我们释种姓里面,有很多王子俊美白润,让他们出家当佛的弟子,看上去庄严。」佛说:「好!」净饭王下令给释迦族的王子们:「若有兄弟两人者,就有一人要出家!」这样一来,就有很多的王子出家了。
佛命令舍利弗、目犍连两位大阿罗汉带领这些新出家的比丘,离开祖国,到摩竭陀国王舍城修行,并教导他们。有这两位大阿罗汉作师父,修学圣道,真是太幸运了啊!但是,这些王子原来都是富贵人家,到任何地方都是坐车的,而出了家却是要徒步走,所以真是感觉道长。又,王子们在家都是享受五欲、睡大觉、种种放逸的境界;出家后,晚间不吃饭、还得减少睡眠,所以就感觉到夜长。
这两句话,是以这些王子出家的情形所说的。
饱学梵志慢心害 一念之愚生死长
学习了佛法,我们才知道──人死了并没有断灭;生命结束以后,继续有新的生命,新生命以后也还是要死亡,而死亡以后继续地又有生命。这生命从那里来的呢?就是因为我们愚痴啊!由愚痴而创造生死的苦,无尽期地延续下去,所以生死是很长远的。
后面这两句话,「不明达正法,愚者轮回长」:这是对来听佛说法的狮子说的。这狮子是怎么回事儿呢?
距离释迦牟尼佛九十一劫以前,毗婆尸佛在世时也和释迦牟尼佛一样地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也有常随佛学的比丘众听佛说法。当时,在那个地区有一位非常有学问的婆罗门,国王很尊重他,很多人随着他读书,是一个在社会上很有地位、普遍受到社会大众尊重的大学者。
毗婆尸佛出现世间,宣扬真理,这是一种大智慧的境界;这位婆罗门是个有学问的人,听到消息,心也动了:「在这个地区,我是最有学问的人,现在还有一个更高明的人,我也去拜见,听听他说法。」
这一天,婆罗门来到佛边。这时候,因为大家都专心地听毗婆尸佛说法,这位大学者来了,大家都不知道,但是婆罗门心里可是有分别的!他是个有地位的人,所到之处都受到人的尊重、赞叹,今天到毗婆尸佛这里来,没有人睬他,他心里不舒服,于是乎就愤怒地骂这些出家人:「都是秃驴,不懂礼貌!」回头就走了。
这位学者虽然很有学问,但是修养不够。他是来听毗婆尸佛说法的,其他人恭敬、不恭敬,应该不要介意。但是,他忘记了听法的本意,而去计较别人对他的态度,这就没有邵康节「意自闲」的修养。
释迦牟尼佛说:这位婆罗门死了以后,从毗婆尸佛一直到释迦牟尼佛的时代,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总共做了九十一劫的狮子!这么长远的生死是怎么成就的呢?就是在毗婆尸佛那里,动一念瞋心,说了一句骂比丘的粗话,创造了这么长的生死,真是「愚者轮回长」。
释迦牟尼佛还说:他当时如果没有这些分别心,专心地听毗婆尸佛说法,他是能得圣道的,就在一转念之间,变成了狮子──这就是缘起。我们学习佛法、学习佛陀所说的般若智慧,明白缘起的道理,常常护念自心,不要高慢、不要骂人,用智慧来保护这一念心,教它清净、庄严,不要贪、瞋、痴,我们就可以得圣道,是名为缘起,是名为学习佛法的功德──我们应该这样学习!
修习止观护自心 伏断诸缠依定慧
出家、在家的佛教徒常常参加佛教的集会,常会听到:「我们学习佛法,应该用功修行。」什么叫做修行?就是常常地令这一念心清净。
若在那儿端坐,没有打瞌睡,这只是表现于外的相貌,即使是躺着,但是心里面清净,有止、有观,那就叫做修行;若是在这儿坐着,却一直地打妄想,这就不是修行。对表现于外的行住坐卧的相貌,我们没有慧眼、也没有法眼,不太知道,只有佛菩萨有法眼、有慧眼,都是明明了了的。
这且不说,我们就说真实的──内心清净就是修行。但是,什么叫做「内心清净」呢?就是要有止和观。「观」是般若智慧、「止」就是定,用定慧来保护这一念心,使令它清净,这就叫做修行。这样,在佛法里面,我们会成就功德而不会有过失。
我们放下了家里的很多事,到庙上、到佛法里来做什么?就是要学习令心清净的方法。学习以后,就要用这个方法来调伏这一念心。我们的贪、瞋、痴、慢、疑、我我所这些烦恼,从久远以来一直如此,一下子就能清净吗?不可能的呀!就是要今天也这样用功、明天也这样用功,长时期地用功、不懈怠,时间久了就会成功的。
四念处就是禅!今天中国佛教的情形,多数不学习禅,而只是念阿弥陀佛了。念阿弥陀佛也是好,《阿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经上这样说,当然我们也就应该这样做,但是实际上,我们念佛的情形怎么样呢?可能有的人念佛念得不错,也可能有人还没有念得好,这样的情形自己知道。但是,这件事谁也不要耻笑谁。有的人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今生学习佛法就容易有成就;过去生中懈怠,善根栽培得不那么理想,今生遇见佛法了,受到过去栽培的影响,就是比别人差一些,但不要紧,努力还能赶得上、能成功,若是懈怠就不可以。
佛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大象身体很大,它能从很小的窗户孔跑出去;大象的尾巴很细,但是挤住了,出不去。就去问佛。释迦牟尼佛说:「这个梦是说末法时代的弟子,能放下难以放下的家,有如大象从窗户出去了;出家以后,放不下名利,如同大象的尾巴应该更容易过去,但是被挤住了。」
这就是说明出家人懈怠。本来家都能放下了,应该更容易努力地用功修学圣道,结果对名利放不下,就不能用功修行了。在文字上看,是指出家人说,但是我们现在把范围扩大,不光是指出家的佛教徒,在家佛教徒也在内。我们学习了佛法,再难放下的事情也能放下,但是名利放不下。放不下有什么问题呢?栽培不能成功,所以今生再来的时候,就不如人。
这么多年来,我在台湾、香港、美国主持过念佛七、禅七,发觉到一件事:有的人还是有善根的,大家同时坐禅,也不是很久,他就有成就了。有什么成就呢?比如说:一支香一个钟头,我们感觉时间很久,但是在他的感觉,止静才过三、五分钟,就开静了。你看!一样的六十分钟,但他感觉是五分钟,我们可能感觉有两个钟头,所以世间上的事情都是不决定的。这看出来,他前生栽培、成就的功德比我们好,所以今生用功修行时,也比我们快。但是,不要失望,若你现在肯努力,还能赶得上,只要努力就可以有成就。
唯识宗提到阿赖耶识──做了什么功德,它都能清清楚楚、如实地记录下来,一点儿也不差;过失的事情,它也是真实地记录。做了功德,将来会发生作用;有了罪过,将来也是发生作用的,没有人能占便宜,也没有人会吃亏,因果是很公平的,都是由自己的阿赖耶识负责的。所以,看这个人很用功,但是不相应,是有原因的;那个人用功的时间不多,但是有成就,也都是有原因的呀!
施水卖贫虔供养 生天闻法得初果
我再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摩诃迦旃延尊者走到河边,看见一个老女人拿着器皿在河里打水,一边打水一边哭,摩诃迦旃延尊者问:「你为什么哭啊?为什么这么多的苦恼呢?」她说受到主人的虐待,很苦啊!向尊者说了一大堆。
迦旃延尊者说:「就是因为你贫苦啊!如果你富足,就不必帮人打工了,而能自主地做事情,不就快乐了吗?」「是的!」尊者说:「现在有办法解决,你可以把贫苦出售,卖给人家,你就不苦了啊!」这位年老的女人说:「贫苦还可以卖人的吗?」迦旃延尊者说:「可以呀!」「怎么卖呢?」尊者说:「很容易!你用一个杯,在河里取清水送给我,你的贫苦就卖掉了。」「这个很容易呀!」她就用杯取清水,很恭敬地、很欢喜地奉献给大阿罗汉摩诃迦旃延尊者。
尊者接受了,然后对老女人说:「你对主人不满意,心里痛苦、愤怒,多苦恼啊!现在不要这样做。」「那我要怎么做呢?」尊者说:「你念主人的好处!你为主人服务,他应该曾经对你好,你就念这个好,没有恨,心情会好一点,就能生出欢喜心。今天夜深的时候,你把主人的房门打开,铺点稻草卧在门后,然后念一遍主人的好,使令心平静,然后心里一直地念三宝: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听其自然地睡着。就这样做!」老女人说:「好!」
第二天早晨,女主人起来一看:老女人死了!老女人因为用欢喜心、恭敬心,以一杯清水供养阿罗汉(阿罗汉是圣人、是良福田),心里又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所以死后生到忉利天了。
天上的人和我们人间的人不同。我们来人间以后,不知道前一生从那里来的。天上的人,若利根的人自己能了知,这位老女人属钝根,生天后只知道与五百天子享乐,这时舍利弗正好在忉利天,因而告诉她这些因缘──前生是大富翁的婢女,受虐待、很苦恼,因为摩诃迦旃延尊者的教导卖贫,供养了尊者清水,又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而生到天上来的呀!于是乎,她很感动!五百天人随着她一起拿着天花,从天上来到置放她尸体的地方。
再说她的女主人一看这个老女人死在门后,心里非常愤怒,叫人把她的两脚绑上,送到野外,弃舍在旷野。生天的老女人与五百天人,就到旷野去,向尸体散天花。天人身体放光的大光明境界、相貌庄严,是人间富贵人所不能比的。这样,很快地传到女主人那里,她也赶来看;就问:「这是一个很贫苦的老女人的尸体,散天花做什么呢?」天女说:「她是我的前生,多亏她做功德,我才能生到天上去,所以我散天花感谢她。」女主人感觉到:「我对不住她!」
之后,五百天人就去拜见摩诃迦旃延尊者,用天花供养尊者,听闻尊者说法后,都得了须陀洹果。
我相信摩诃迦旃延尊者先是入定了,在定中看见这个因缘,所以就到河边开导、教这个老女人卖贫,度化她。这即名为缘起,也就是学习佛法的功德。
通常学习经论,提到佛教徒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是要修六波罗蜜。
布施能得大财富 戒净当获尊贵身
修布施波罗蜜,有什么好处呢?将来能得大财富。一般的看法:这个人大学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做事,然后成为大富翁;这当然与他的专业知识、头脑好、善于经营有关,所以成功了。事实上,也是因为他前生有栽培布施的功德。有人头脑很精明,但是就不成功,也有这种人哪!
戒波罗蜜:佛教徒受三归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或者是出家受比丘、比丘尼戒、受沙弥、沙弥尼戒、受菩萨戒,若持戒清净,将来能得到尊贵的身体。而老虎、狮子、毒蛇的这种身体是苦恼的;得人身,就比禽兽、饿鬼的身体好。
其次,我们能够相信佛法,对社会群众有苦难的人有慈悲心、同情心,用我们的力量解除他人的困难,比如一个年老的人眼睛有病,不方便到医院去,你能用欢喜心送他到医院治疗,将来就有可能会生天,享天福。原则上,在人世间行布施波罗蜜、还能持戒清净,将来就会在人间、天上得到尊贵的身体,这个人的身体、相貌看起来就是高贵。
如果不学习佛法,我们看到相貌端正的人,心里羡慕:「哎呀!我不如人家。」只此而已!若是相信、学习了佛法之后,就知道:现在我的相貌不如你,我买花供佛,将来相貌就会端正,这件事是可以取而得之的。看别人富贵,我怎么样努力也不如他,不要紧,只要多做功德,恭恭敬敬的用一杯水供佛,将来都可能生到天上享天福,这是世间上大富长者所不能及的呀!别人现在的智慧比我高明,不要紧,我就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学习《华严经》、《法华经》,多多读诵受持,将来我的智慧就高!
学习佛法,了解缘起的道理,就会这样想:由如是因得如是果,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创造。
香港曾经有一个绑票案,歹徒打电话勒赎:「……在某某地方,有个手里拿标志的人,说一句『天官赐福』,你就拿五十万港币给他。」若不懂得缘起的道理,就是这样,不知道做土匪是苦恼的事,将来是有祸患的。佛教徒不做非法的事,我们合法地取得富贵──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所以我们若能行布施、持戒波罗蜜,不论是得人间或天上的富贵,都可以办到。
殊胜眷属大助伴 勤修忍辱为前因
忍辱波罗蜜有什么好处呢?经论上说:能得大助伴、得大眷属这种功德。
什么叫做助伴?就是帮助你做事的人。谁是眷属?就是指你的先生或是太太、父亲、母亲、哥哥、弟弟,这都是眷属。所谓的大眷属、大助伴,怎么讲呢?譬如唐太宗,他的父亲、儿子都是皇帝,那就是「大眷属」;有房玄龄、杜如晦做助手,这些都是大智慧人,不是平常人,这叫「大助伴」。当时和唐太宗争夺王位的人多得很,最后他胜利了,就是他的福德大、智慧大,所以成功了。
为什么修忍辱波罗蜜能得大眷属、大助伴呢?人与人相处时,不要随便发脾气,要忍耐一点,朋友的关系就能长远。大家共同地读书、学习佛法、做种种功德,和任何人都维持良好的友谊,现在共同合作,将来也能共同合作,这样就容易成功。如果仗恃自己的优点,感觉任何人都不如我,瞧不起人,同任何人都不合,虽然个人有优点很好,但是将来想成就大事,不行!单独一个人,没有助手是不行的。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见,大约在北伐成功以后,南京政府成立了,蒋介石那时候是总司令。他对部下讲话时,说:「在北洋政府时代,许多人很讲义气,但是现在的时代,人与人的关系特别的薄,而不够义气了。」我看张作霖的传,他原来是东北的土匪,但是当他作东北王,富贵了以后,和以前作土匪的这些旧识,始终保持良好关系,不弃舍他们,都还很有义气啊!所以我们想要成功,要忍!不要常常发脾气,要修忍辱波罗蜜。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这些人在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彼此就是在一起的。释迦牟尼佛以前行菩萨道做转轮圣王,舍利弗尊者是大臣,都是互相合作的。这样子,长期合作而心里不要多计较,对任何人都原谅,久了,别人也能原谅你,大家交情越来越厚,小小事情都不介意。
精进努力恒不懈 如意果报不断绝
精进波罗蜜将来得什么果报呢?如意的果报不断绝!一个如意的事出现以后,接着又有另一个如意的事出现;如意的事,不断的出现。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行精进波罗蜜,作功德──今天也拜佛、明天也拜佛;这里拜梁皇忏,我参加;那里办念佛七,我也参加,功德一个又一个继续不断地做,将来得果报的时候,如意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来──果报不断绝。
修禅定得坚固身 进获神通胜外道
修学禅波罗蜜,将来得什么功德呢?能得到一个满意的、不易破坏的身体。我们现在的身体很容易就被破坏了,天气凉就可能伤风感冒,太热也受不了;人家毁辱我一下,我一愤怒,吃不下饭,胃不对、脾也不对了,心肝脾肺肾都容易有病。如果常常地修禅波罗蜜、常常坐禅的人,将来得到的身体没有病痛,有这样的功德。具有这样的功德会生到什么地方呢?就是在空居天。
欲界天有两种:一、在地面上居住的天(地居天);二、在虚空中居住的天(空居天)。在地面上居住的天人,还有战争的问题,譬如说三十三天,帝释天是大福德人,但是他还得和阿修罗作战,有时候还会被阿修罗俘虏去了。还有这样的事情!不过,天人的身体和我们不同,比如说四王天或帝释天,他们和阿修罗打仗的时候,若是胳臂被砍断了,立刻能长出一个胳臂,腿砍断了,也能再长出一条腿,不像我们人间,砍断了,想再长出一个?不行!这是因为天人栽培的功德比我们好,所以果报比我们强,即使如此,如果砍断重要部位,也会死的。但是,在空居天上的人,身体健康,没有战争的问题;若是色界天上的人,更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得到的身体特别健康、坚固,所以没有这些被损坏的事情。
佛教徒和非佛教徒都可以得禅定,得了禅定的人,能引发广大的神通,但是佛教徒的禅定更高深,神通更广大,是外道所不能及,这是禅波罗蜜所得的果报与功德。当然,这里是有道理的,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多说。
圆满般若波罗蜜 利根悦乐大自在
般若波罗蜜得到什么功德呢?「诸根猛利,多诸悦乐,于大人众中得自在!」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比我们一般人都强!曾经蒋介石的一个将军告诉我,他是在前线统领几十万大军作战的人,但是要向蒋介石报告的时候,他的眼睛不敢直视蒋介石。因为蒋介石的眼神一看过来,他就有点怕。那是怎么回事儿?就是有威呀!他应该也栽培过一点功德的,所以眼神不同。
因为以前的栽培好,眼耳鼻舌身意和一般人都不同!有大智慧的人就是不一样,我感觉印顺老法师的眼睛也有威神!他年纪九十多岁了,记忆没有衰退,他说话的时候没有说:「我想不起来。」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他的意根很强,也就是诸根猛利。这就是栽培的不同啊!
「多诸悦乐」:是指有很多快乐的事情。
「于大人众中得自在」是说什么?是指在很多的大人物里,他能得自在,这就是智慧高的人。有一句话:「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话有道理呀!这是譬喻,当我们看见大西洋、太平洋,感觉这些大海洋的水很浩大,再看见其他的河流,会觉得都是小水而已;若是你随着圣人学习,得大智慧,若再与其它人谈话,会感觉他人的不及格,因为他的智慧不够,谈话很难接续下去。不过,在大智慧人中,得自在,这当然是要圣人才可以。若按佛法来说,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圣人,大乘菩萨众当中,初地、二地乃至第十地都是圣人,在这么多的圣人里,只有佛能得大自在!
我们若能够把世间上尘劳的事情放下一点,拿出一些时间学习佛法,开大智慧,将来在佛法里面,能成就大功德,不会辜负我们的。
我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谢谢各位。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