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圆融,思想不能偏激,对人、对事、对理的看法不能偏颇,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凡事要能全面了解、认识,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否则往往与道相违。中观思想是一种人生的圆融智慧,有了智慧人生才能圆满。
人,有生必然有死,生死是自然的现象,有的人以为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什么都没有。其实,死不是生命的终极,生命是死不了的,死是生的起点,这期生命终了,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能够认识「死中有活」,就能拥有永恒的生命。
「趋乐避苦」是人类的天性。其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越是从艰难困苦中所成就的成果,越是甘甜,越有成就感,所以不以工作为苦,甚而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的人生必然处处春风得意。
俗语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人不能「坐井观天」,而要能「胸怀法界」。一个眼界开拓的人,处处用心、时时关心,即使身居斗室,也能看出法界之宽,所以「壶中有天」的境界,自有人生的另一番天地。
有的人生活闲散惯了,每天无所事事,提振不起精神;有的人每天盲目的忙碌,不知所为何来,这都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人要让自己忙起来,但要能忙得有意义、忙得有目标、忙得欢喜、忙得充实,甚至人忙心不忙,「忙中有闲」的人生何其自在安然。
社会是众人结合的团体,每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然要靠很多人的因缘成就,所以做人不能个人主义,凡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能够「心中有人」,才能尊重他人;人人相互尊重、包容,而不是互相障碍、破坏,社会才能和谐。
古人说「开卷有益」,排除一些不良的书刊以外,读书的确是一般人获得知识的最好管道。但是知识是外来的世智辩聪,真正的智慧要靠自我体验后的颖悟,也就是佛教所谓的「般若」。心里有般若,那就是本性的智慧,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
——摘自《星云法语》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