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圣贤之道

发布时间:2023-07-25 09:19:04作者:大悲咒

  圣贤之道

  中国古时候的教育不外乎要使学生遵循古圣先贤之德,求得高尚品德正仁君子的风范。所以期望学生希圣希贤实是先人教育的目的。我国近代净土宗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也是苦口婆心地劝勉我们要以希圣希贤为榜样,求生净土为圆满究竟。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以来,成佛渡众生及因果轮回报应的思想,渐渐地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支巨流,佛教高深的哲理会一时受到很多知识份子的重视,因此,中国历代的高僧都是儒佛兼通的,而在他们化导众生或者著书作品中往往引导一般初学者,以人伦为基础,以出世的佛法为修学的目的,今天我们也同样盼望您在佛法修学上也能依此原则去修学佛法。

  圣贤之道

\

  诚至诚心

  恭敬心

  明求学问

  增知识

  行 法

  持戒

  念佛

  诵经

  拜佛

  圣贤之道

  为对应初机学佛者之方便,我们将成佛之道称之为圣贤之道。在本文中我们将概略的演述,修学净土法门应如何来成就圣贤之道:——修持念佛净土法门,首先需要具备诚与明,诚—至诚心与恭敬心,尤其是以“至诚肯切的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以期相继不断而达到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的一心不乱境界,因此,“至诚心”是求一心不乱的基础。其次是恭敬心,对佛、法、僧三宝要有恭敬心,对一切众生同样要有平等恭敬心。印光大师曾言:佛法要在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则得十分利益,因此恭敬三宝及恭敬一切众生也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所谓明,简言之就是智,修学者要依佛法的智慧去修持,以智慧作先导,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修持净土法门乃依信愿的坚定为智慧,以般若来疏导烦恼。信愿与般若可由诵读佛经及参悟佛理中开发出来;又佛法修学不离世间法,所以我们建议您从古圣先贤所遗留的典籍中去学习如何待人处世,做一个世间的仁人君子,出世间正信的佛教徒。

  修学者应将所知的一切(指从经典中所理解或参学所体悟到的)付诸於外表的行为,在社会上处处为人榜样,使因果的原则能分明,如果能依此方向去努力,则所处的环境自然会祥和安宁;在家庭生活方面从孝顺父母、恭敬兄姊、爱护弟妹、夫妻相敬如宾,一切皆顺从为人处世应有的伦理原则,那么家庭必和睦美满。大学中曾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当以身作则才对。

  我们个人的外在行为虽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所处社会环境的祥和及家庭的和睦,但其主要的原动力则是内在的个人意念,内心的烦恼是造作恶业之根;为了对治内在的烦恼,我们建议初学者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智慧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及观法无我)来除“妄心”。众生一切痛苦及烦恼的根本,依佛法来看,都是由分别、执着、五欲、六尘所生(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克己复礼,返妄归真的功夫,实是修持的必要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唯有依上所列的方法有恒去做,心灵上必会渐趋于清净与安宁。

  行 法

  一切修行法门中,最简易又直接了当的莫过於念佛法门,三根普被(上、中、下三根),利钝全收,一句佛号念到底,圆转五浊成净土,临终带业往生,当生成就的法门唯此而已,这是佛陀彻底悲心为末法众生特开的法门,其目的不外切望末法众生能即出轮回、出离三界(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了生脱死再?娑婆广度有缘众生。在净土行法上略分为正行与助行,而念佛求清净心及一心不乱实是净土的正行;其他有几项助行,我们简略地介绍。首先,修学者要持清净的戒行,以戒行止恶而使行为有所规范,以戒行改过恶习使身心清净;其次,修学者要做早晚课诵以作为修定摄心之力,以读诵大乘经典作为开智及解义之助;再次,要专拜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以求佛菩萨加被除障消业。能如上正助双修,则修持会渐渐进步。但是,佛法大乘的精神是主张自利利他,因此随分随力的广度众生同生西方是不能分开隔离的,以上一切行法,正修、助修、积福等等,都是为求临终时心神不颠倒,一心不乱,而达到往生西方的目的。

  从上几点,我们概略地介绍了一个在家学佛者,如何当生成就圣贤之道,我们希望您能明佛理及先圣之言,要心存恭敬及至诚,在日常生活中力求道德的修养,在修行上正助双修,日久功深内心自然渐除妄心、克情欲以达清净。

  最后,我们恭敬虔诚地将所得的功德,所修持的福份回向一切有情众生。

  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