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苦圣 谛

发布时间:2023-09-18 09:39:56作者:大悲咒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1-1 苦圣谛

\

  何谓苦圣谛?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忧恼苦、遇怨憎者苦、与所爱者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为五取蕴苦。

  (南传相应部六 谛相应312-313)

  生、老、病、死是世间一切有生命的众生,必经之生命过程,无一众生能够幸免逃脱的,是一切生命的常态。既然这生灭现象是必然的过程,本来就应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一切现象,但缘起的身心总是让一切众生,强烈的感觉我在抉择或操纵一切的喜、怒、哀、乐,或人、事、物。但在无常法则推动下的缘起世间,缘生缘灭迅速无常,任谁也无法掌控操纵,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愁悲忧恼成为有情众生的常态。

  冤家或所爱的人,总是无法如己所愿的远离分隔,或朝夕相处。且世间有许多无法用金钱或名位来获得的,譬如健康、快乐、禅悦……等。总的来说就是苦还有无奈,这些生起的原因略说就是五取蕴-色集、受集、想集、行集、识集,这五取蕴。

  诸比丘!云何为苦圣谛耶?谓五取蕴是,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圣谛。

  (南传相应部六 谛相应316-317)

  五取蕴中,我们可将其分成二类:一、是有形体、形色、可见的色取蕴;二、是无形体、形色,不可见唯有名的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名与色,二类取蕴就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全部,经典中有外道说六取蕴,问其第六蕴是什么?问已不知,增其疑惑而已。

  如果离开色身而说有心识活动,或说心识可以离开色身独立存在,任谁都无法展现出来,因心识的活动是依于色身对境界的触受而产生,色取蕴与其它四取蕴是互相影响增上。譬如婴儿对自我身体初始是不会有执着耽爱,只有动物本能饥饿哭闹吸吮动作,随着诸根逐渐成熟及内外在环境的触受冲击感受 (受取蕴),大脑不断地取相 (想取蕴),重复地触受 (行取蕴)不同的苦乐感受,逐步地确认分别认识 (识取蕴)。这五取蕴就依着:

  (一)由蕴而生取,

  (二)由取而生蕴,

  (三)蕴依属于取的交相影响下,起欲,或起贪、瞋、痴、怖,或随起之心所随烦恼,度过这有贪、有忧的一期生命旅程。这五取蕴让我们认识了这世间,但也是让我们不断的在这无常世间轮回的原因,而三界的轮回中众生的趋向多以下界(地狱、恶鬼甚至畜生)为多。因此观此五取蕴为大怖畏、大恐布,认知有此五取蕴为苦,无此五取蕴为安稳处、寂静处、不死处。这经得起一切有情亲自去观察、考证、思虑,此五取蕴是苦真实不虚,是圣者所说之苦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圣谛耶?谓:六入处是。以何为六入处耶?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是。诸比丘!此名为苦圣谛。

  (南传相应部六 谛相应318-319)

  五取蕴之蕴,乃积集之义,即许多物事聚集一起。俱舍论卷一谓一切烦恼总称为取,蕴从取生,或蕴属取,或蕴生取,但取者为何,谁来取?取者即是-六入处。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眼根色境为眼处乃至意根法境为意处,六根对六境而产生可意、不可意触,触的当下有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每一众生对苦受有不同的堪忍度,但总的来说一切众生对苦的感受,毕竟是尽可能逃避、远离的。

  乐受是因缘而有的,这是一切众生所追求、所执取,但总是稍纵即逝,从有情一期生命之间所承受的饥、寒、热、病、忧……等从不间断的压力痛苦来说,总是乐少苦多不成比例,乐受虽少但众生却顷毕生之力,不论承受多少痛苦压力,甚至甘冒国法诫律乃至牺牲生命,来换取五家所共的短暂乐受,现世及后世皆得承受所作之业果,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苦不乐受即舍离苦受、乐受的无明状态,这三种受在无常法则支配下,皆无法长时永恒地存在,且三种受不会在同一时间下同时发生,即乐受时则无苦受、苦受时则无乐受,不苦不乐受发生时亦同理。

  阿难尊者曾经问佛陀说,世间既然有乐受,我们就避免、远离苦受,一向追求乐受就好了?为何佛陀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这句话配合三苦来说,苦苦因有坏苦;坏苦因有行苦,世间大至宇宙、山河大地;小至微生物、心识变化,无一不是趋向消逝、坏灭,而坏灭的原因是各种因缘条件不断加注使其变迁、变异。这变迁、变异是不断地进行,即使佛陀或大罗神仙都无法阻止、改变的。我们的身心也是不断的进行这无常法则,身心的变迁、变异,使所有众生产生焦虑、恐惧而不知所措,不仅身苦心也苦,圣者因见此无常法、苦法、无我法,身心的变迁、变异淡然处之,而身苦心不苦,而与异生有所差异。因此有此不断取着之六入处,不知如何终止掌握的六入处受,对一切无奈的众生来说确实是苦,这六入处就圣者所说的苦圣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