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福有福
世间人心动,爱著福果报,而不好福因,求有不求灭。 ——《大智度论卷一摩诃般若波罗蜜初品如是我闻一时》
一般愚人只希望得豆得瓜,而不想去种豆种瓜,只想要享福而不愿去种福。《大智度论》这个偈子把众生的愚昧颠倒,很明确地点了出来。
“世间人心动”,为什么动呢?因为有贪爱幸福的果报,却不喜好努力去培养幸福的原因。一般人都希望多福报、少灾难,所以人心就像猴子,整天处心积虑动脑筋,看看有哪些幸福的机会之门,正在等待着他们进去尽情地享受;也像母鸡带小鸡,一天到晚在地上东啄一嘴、西啄一嘴,找找看有哪些美食,正在等待着它们去享用,它们终日忙着找可吃的东西,似乎永远没吃饱的时候。是不是真有那么多的机会,是不是真有那么多东西可吃?当然没有。明知机会不多,还是不能死心,这样子虽然给人希望,也使人心变得不能安定。
人与一般动物不同,例如老鼠,不种五谷,可以偷吃五谷;例如野兔,不种菜可以偷菜吃,但它们不知道那是不道德的行为。人类求生存,必须付出努力生产的代价,如果不事生产而坐享其成,便为社会所不容,亦被识者所不齿。要是大家只受福报而不种福因,福从何来?因此,“人心动”只要动得正确,便是智慧的奉献,动得不正确,便是投机取巧、走歪路的邪念妄想了。
这四句话的前三句,是告诉我们,人心轻躁浮动,因果颠倒,则是制造苦恼的根源;人心谋定而动,但顾努力耕耘不问收获多少,乃至只顾种福而未求享福,才是最有福、最享福的人。第四句“求有不求灭”,是说人人希望拥有福报,希望福报增长,谁都不希望福报减损、福报消失。这便是患得患失的心态,也是烦恼痛苦的原因。事实上,世事皆无常,有了福报而担心没有保障,无异自寻烦恼。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可靠的,连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都不是永远可靠的,岂能要求以身外之物来保障自己?
告诉我们:种瓜可能得瓜,也不一定得瓜;不种瓜而得到了瓜,一定是借来的、偷来的,或者是抢来的,借的必须还本付息,偷抢的必须遭受犯罪的惩罚,都不是好玩的事。有的必然归之于没有,没有了还可以努力来促成其有,能知此理,必定有福。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