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博大精深,大藏浩如煙海,衆生法身慧命之所寄,為世間照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能對個人的道德修養,家庭的倫常諧和,社合國家的安定繁榮,乃至世界和平,人類安樂都起到了指路碑的作用,使人們心安理得地明確了努力的方向!中國是大乘佛教發揚弘傳之地,在晚近形成了華嚴、楞嚴、法華三部大經傳誦修學的好風尚,這真是福國利民,登斯民於衽蓆的盛事啊
江易園居士在《正學啟蒙三字頌》中說:“若華嚴,最圓融;若楞嚴,最微密;若法華,若涅槃,開權小,顯真實。”這說明了楞嚴經的精微深密包涵了顯密攝修,在大藏經中屬於密部。其中七處徵心,十番顯見,二十五圓通,五十重陰魔,層層進深地辨析、體現法性真常,各隨根性,門門都可證入圓通,而揀魔辨异,慎莫誤入魔境!佛頂神咒更是護持行人,指導修證,直至寶所的稀有咒王。楞嚴經功德巍巍,讚莫能窮!闡揚註釋,廣布流傳,自是當務之急。
楞嚴經的註疏,如《楞嚴正脈疏》、《楞嚴裂網疏》等等,已有十數種之多,固已妙義紛陳,闡發幽微。惜乎艱澀的古文,今人多難閱讀領解,把大藏經中重要的寶典譯成白話文,這一艱巨繁重的“古譯今”重大任務已落在我們一代人的肩上了!上海佛教居士林已成立了翻譯組,開始了古譯今和中英文互譯的工作,國內外的大德們亦已感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而從事於斯,數年前已從香港送來一部白話楞嚴經,真是好不容易的一部創作,把含蓄精簡的文言文,特別是甚深般若的微妙奧義直譯成語體文,真非易事啊!
1頁
這部大經,經上海李鐘鼎居士恭讀後,發覺有五十一處錯誤或不妥之處,李老為其一一指正,寫成一書,由我轉給香港佛教青年協會袁文忠居士,不知後來有沒有作了研究與修改,由此觀之,楞嚴經的語譯工作是重要的,也是艱巨的!但還是需要做和值得做的。更妥善的方式是語譯再加以注解。“註”是在語譯中還不夠明確完備者註以明之。“解”則加以詳釋和發揮,這樣就完美了。現在王治平居士的譯著《楞嚴經白話註解》就是採用這樣的體裁;先列原經文,次作譯白,再加註和解,條理分明,簡明切,不是學養有素者是難以達到的!所以本組亟為付梓流通以廣法益。
王治平居士四川眉山人,出生於一九二○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和川大文科研究所。詩學梅村,詞宗稼軒,擅長於文學書畫,尤精雕塑藝術。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一九四六年在重慶參加劉洙源老居士講經會而深信大法,虔誠修持。後又受法於藏密紅、白教(寧瑪、嘎舉)貢嘎活佛和普欽上師。於四川灌縣靈巖山閉關潛修,深有契悟,顯密融通。爾後於一九八一年——九八八年涉歷川、湘、粵各省名山叢林,為諸梵刹精塑佛像百餘尊,廣東仁化縣丹霞山塑像尤多,與中國佛協趙樸初會長相逢於丹霞山錦石巖,趙僕老詩贈王治老詩云:
有朋遠來是何緣錦江人到錦江邊
搏泥造像無疲厭馳想敦煌嘆昔賢
治老和詩云:
人生離會總因緣萬裏來從夕照邊
錦石巖中留指爪風流何敢望前賢
治老自經藏密兩尊者灌頂傳法,閉關用功,已得受用。蓋欲培大福德,而跋涉萬裏,廣造佛像,為衆生作得度之增上緣,如此切實在
2頁
地勤修福慧,自他兩利,誠為真修實踐的典範,筆者尤深感佩,治老是己得藏密上師之位者,祝願早得大成就,弘闡佛法,廣度群生!而此巍巍宏著,亦將承加持而法炬長明了。謹述緣起,以增法喜。
佛曆二五三五年辛未仲春鄭頌英於上海
佛協出版組
前言
佛法經典,浩知淵海,所談哲理,義極艱深。要想找到一本適當的書,循序漸進,逐步了解到佛法的全貌,一直達到較高深的境界。只有《楞嚴經》是最合理想的一本書。
《楞嚴經》不但深入淺出,而且次第非常清楚明白、先由膚淺的常理,逐漸推衍,一直談到佛法的最終目的、其間如繭抽絲,如蟲食木,一脈貫通,有條不紊。至其內容之廣,包藏之富。大而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小而飛禽走獸,草木蟲魚。甚而妖魔鬼怪,聖賢仙凡,天堂地獄,因果輸回。無不顧示出它們塵塵刹刹的原理,生生化化的根由。可以說是包舉萬有,無所不備。
一般不懂佛法的人,在聞始研究佛法之前,先就有一大堆問題:到底有沒有佛?有沒有菩薩?到底有沒有神仙?有沒有鬼?在哪裹?你指出來我看!因果是不是真的?人會不會不死?我沒有見過,我不信!《楞嚴經》封這些問題,都有極詳備的解答。雖然不是一一指給你看了,然而對這些間題的生滅有無,來蹤去跡,在理上都有極精微的剖析說明。至於正確與否?最好由你自己客觀冷靜的仔細分析判斷。
自來關於《楞嚴經》的註本不下數十家。本書參考《楞嚴經指掌》的地方較多,但作了一定的剪裁。不是對舊註有所不滿,而是因為本書的寫作,是為了接引四衆弟子,舊註的形式不大適宜。因此,我必須作這樣的剪裁。例如:解釋經名不介紹譯者,指掌解釋得不算不詳細。然而在解釋中所用的佛法名詞太多,如“一真法界”“實相”“佛性”“真如”“圓覺”“如來藏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等。對於一個初研讀佛
1頁
經的人來說,不看這樣的解釋還好一點,看了這樣的解釋後,簡如墜五里霧中,不知道在說什麽?註解的目的,本來是要幫讀者理解正文。像這樣的註解,不但不能達到理解經文的目的,反而一開始就把讀者嚇退了。祗好把書放下,認為這書太深,我實在看不懂。假如再把這些名詞一一加以解釋,佛經的特徵,本來“一個宇”“一句話”可以包含一切。相傳從前天臺山智者大師講《妙法蓮華經》,單是一個“妙”字,就講了九十天。世稱“九旬說妙”。假如我再把這些名詞一一加以推衍,解釋經題就可以解出幾百萬字來,又可以成一部大書。我們干脆不必註解《楞嚴》,專講經題就夠了。恰如請客人參觀博物館,在大門口聽介紹目錄就介紹了一整天,客人始終不能進門。《楞嚴經》中的精義太多,最好先看了內容再說。勿須在釋題當中就先把一大堆珍寶抬出來堵在大門口,使客人不能進門。要說是經題必須詳細介紹,最好先把《楞嚴經》全部解完,讀者對佛法已有一定的認議了,再回頭來解釋經題,讀者就可以接受得了。因此我對釋題完全不採用舊註的方式。關於譯者,固然不能不略為介紹,但不宜作太繁冗的介紹,以免有“客壓主”的毛病。另外舊註中有些關於佛家的掌故,佛法的特殊名詞,解釋得不夠詳細的地方,本書也作了較詳細的補充。舊註當中所舉的事例,有不合乎現在常情之處,本書也作了一定的改變。
本書所採用的形式,分為以下幾項:
<一>“正文”——就是《楞嚴經》的經文,用較大的字頂格書寫,以資區別。前面再加“正文”。二字加方框。
<二>“譯文”——就是將正文譯為語體。前冠以“譯文”二字,加方框。字較小,比正文低三字。以下“註”“解”均仿此。
<三>“註”——譯文中有佛教專用名詞,就另加註附在譯
文後,但祗限於佛教名詞。至於中文文言語彙,僅在譯文中譯為語體,不另加註。
<四>“解”——在“譯文”和“註”以外,經文有特殊含義或其他佛經掌故,或引證其他經論,或更加補充說明,或作者獨特的體會,都包括在本項內。又卷首解釋經題,譯家緣起,譯者簡介,也包括在本項內。
<五>凡印度梵文譯音,不能作語體譯文,祗能在“註”“解”。當中說明的,就祗有”註”和“解”,而沒有“譯文”。
近代曾有一些佛經的考據家考證《楞嚴經》,認為是後人僞造的。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日本。其後南京支那內學院出版過一本《楞嚴百偽》,當時曾轟動一時。國內很多人出來駁《楞嚴百僞》。也有不少人贊同《楞嚴百僞》的說法,紛紛嚷嚷,鬧個不休。其實《楞嚴》真也好!僞也好!都無研究的必要。《楞嚴經》的價值,不在於它的“真”與“僞”,而在於它所談的道理是否正確?假如它所談的理是正確的,它是僞的又怎麽樣?它所談的理是不正確的,它是真的又怎麽樣?我們應該在真理面前低頭,纔是正確的態度。任何一本談哲理的書籍,都不應該以真僞去衡量它的價值。我們不能說“三段論”是真的或僞的,“辯證法”是真的或僞的。祗能問它所講的內容是否正確?敘事的書籍,可以研究它的真和僞。“西遊記”可以研究它的真僞,“三國志”也可以研究它的真僞。談理的書,卻沒有這個必要。假如我們捨棄了《楞嚴》可貴的內容不讀,而去考證它的真偽。恰似請你吃一份名菜,你卻不肯下箸,專門研究這份菜是那一個厨師作的。不但可笑,而且可惜,因為你捨棄了這份名菜不吃。
以上所說,是站在學術的立場,治學的態度,不宜以真僞衡量《楞嚴》的價值。假如站在宗教的立場,以佛教徒的身份,尤
其不能從考據的觀點來看待《楞嚴》。若從宗教的觀點來談,佛經當中很多境界是不能以常理來判斷的。佛教當中名之謂“聖境界”,“不思議境界”。就是說這種境界不是一般“凡夫”(凡夫就是佛經當中對一般普通人的通稱)的智慧和知識所能夠理解的。而是需要在實踐當中從內證的工夫中來領會實證它。這種境界一般言語不能說明(不可議),思維意識不能達到(不可思),因此名為“不思議境界”。若是從考據的觀點出發,不但《楞嚴》,佛教中所有主要的經典都會大成問題。比如《華嚴經》,這是佛教第一部經典,號為“經中之王”。假如要考據這部經的來源,太成問題了。釋迦佛當初說《華嚴》,不是肉身說的,而是現“毗盧遮那”身(法身)說的。在說《華嚴》時,一般凡夫不但看不見,聽不見,甚而“天人”(天上的人)“阿羅漢”,“地前菩薩”,“位次較低的菩薩”都如聾如盲。祗有“法身大士”“地上菩薩”纔能領受。若以考據家的觀點來看,大可以認為是荒謬絶綸。再說到《華嚴經》的來源,又成問題了!《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人滅後五百年,龍樹菩薩由龍宮裏取出來的。龍宮今在何處?就是說龍樹菩薩僞造的又有何不可?不但《華嚴》,其他如《楞伽經》,《法華經》,若經考證都會大成問題。就是支那內學院所最推崇的《瑜伽師地論》,若以考據家的觀點來看,它的來源更可以說是荒乎其唐。《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宮講的,無著菩薩在定中升兜率天聽講,出定後記錄出來的。試間能不能從考據的觀點來看待《瑜伽師地論》的來源呢?認為《楞嚴經》是僞書的先生們,何以不去考一下《瑜伽師地論》的來源,而偏斤斤不已的說《楞嚴經》是偽書呢?今天因為我在以白話解《楞嚴經》,關於《楞嚴經》的真僞問題,也順便便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
《楞嚴經》包羅萬有,功德無量。古來大德頌揚贊嘆宏演此
4頁
經的不知有多少。作者雖有心解譯此經,然而限於自己的智慧有限,掛ー漏萬之處,不知有多少。希望海內外親善知識,能多多幫助,糾正我的錯誤,使讀此書的人,能夠因此書而得到正確的知見。謹此致謝!
以上就是楞严经全文及注解了,我们修行的时候可以多看看这些讲解,这些东西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快的去理解和修行经文的,能够让我们知道楞严经讲什么,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的。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