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沙门知礼普门品义疏记会本

发布时间:2024-02-13 22:00:09作者:大悲咒

(编者按:所谓《观音义疏》,乃是隋智者大师为《法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作义疏,收入大正藏第三十四册,编号为一七二八;而《观音义疏纪》则是宋四明知礼为智者之义疏再次作科分和注疏,收入大正藏第三十四册,编号为一七二九;本书即是上述二著之合并,故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疏记会本》。本文段落分四类:凡○后,是知礼之科分;凡﹝智者疏﹞后,是智者大师之疏文;凡【】中,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凡﹝知礼记﹞后,是知礼之义疏。本专集也单独收入了《观音义疏》,俾使读者能较清楚系统地看到智者大师的见解与思路。而知礼之《观音义疏纪》若不与智顗之疏对照研读,则理解会很困难,故不再单独成篇。)

○译疏二,初释题目二,初正释题。

﹝智者疏﹞观音义疏卷上。

﹝知礼记﹞义者,宜也。谓解释经文使合宜。又义理也。斯盖智者入法华三昧,于观行位中,见第一义理。以此义理,解今经文。疏者,通意之辞;又音疏,即疏通疏条之义也。

○二说记人。

﹝智者疏﹞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灌顶记。

沙门知礼普门品义疏记会本

○二释疏文二,初预分章段二,初叙二家三段。

沙门知礼普门品义疏记会本

﹝智者疏﹞此文既别出大部,有人亦作三段分文,谓初问去为序,佛答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复有云:经家序者为序,无尽意白佛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

﹝知礼记﹞此品既是谶师为北凉沮渠蒙逊,别传于世,故凉陈已来,讲者甚多。于是分节经文三段有异。

○二「今师」下,示天台多种二,初泛明多种分文。

﹝智者疏﹞今师有时亦作三段,有时不作三段名,但分为三章:一无尽意问,二佛答,三持地叹。或为四章:三如前,四者闻品得益。或作二段,谓前后两问答也。多种分章,随人意用也。

○二「若作」下,正依三段节目。

﹝智者疏﹞若作问答分章,则有两问答;初问答明观音树王冥益等义,后问答明普门珠王显益等义。

○二「就前」下,正释经文三,初前问答二,初分科。

﹝智者疏﹞就前问答为二:一问,二答。就问为四:一时节,二标人,三敬仪,四正问。

【尔时】

○二「一尔」下,随释二,初问四,初时节二,初释字义。

﹝智者疏﹞一尔时者,尔言即也。

○二「即是」下,明悉檀二,初别释相四,初世界。

﹝智者疏﹞即是说东方妙音弘经已讫,次说西方观音弘经之时,故言「尔时」。

﹝知礼记﹞东方西方,随机乐欲。

○二「或可」下,为人。

﹝智者疏﹞或可大众已闻妙音弘经,欢喜已竟;宜闻观音发心生善之时,故言「尔时」。

﹝知礼记﹞或有根性闻于前品,已得世界,故云喜竟;今闻此品,即生宿善。

○三「或可」下,对治。

﹝智者疏﹞或可时众疑于妙音,若为利益,上来说法,破众疑情已竟。时众有疑,观音之德正破此疑之时,故言「尔时」。

﹝知礼记﹞疑破解事属于对治,疑破悟理属第一义。今从解事,当第三悉。

○四「或可」下,第一义。

﹝智者疏﹞或可时众机在妙音,闻即得道,如二土菩萨得道已竟,八万四千悟理之时,须闻观音,故言「尔时」。

﹝知礼记﹞二土者,谓净光庄严土。八万四千随妙音者,此土华德及四万二千天子,因彼菩萨来往得道,今八万发心,悟在观音。

○二「诸佛」下,总明悉。

﹝智者疏﹞诸佛如来不空说法,有四悉檀因缘,尔乃为说,正是敷演四悉檀时,故言「尔时」也。

﹝知礼记﹞如来如鼓,四机如桴,击之有声,声不孤发。今乃四机扣佛之时也。

【无尽意菩萨】

○二标人二,初释别名三,初中道对小。

﹝智者疏﹞二标人者,即是无尽意也。名无尽者,非尽非无尽。为对小乘名尽,故言无尽,小乘明尽。为对尽智无生智,灭色取空之尽,故名无尽也。

﹝知礼记﹞此菩萨名由证中立,中必不偏,今偏从无尽者,为对小乘是灭尽法,特彰中道性无尽。故小乘尽智者,谓我见苦已,断集已,证灭已,修道已,如是念时无漏智慧见明觉也。无生智者,谓我见苦已,不复更见;断集已,不复更断;尽证已,不复更证;修道已,不复更修;如是念时无漏智慧见明觉也。

沙门知礼普门品义疏记会本

○二「又云」下,三谛明圆二,初总示。

﹝智者疏﹞又云何无尽?所谓空不可尽,假不可尽,中不可尽,故言无尽。

○二「大品」下,别示三,初圆空无尽。

﹝智者疏﹞大品经云:「即色是空,非色灭空,空故无尽也。」

﹝知礼记﹞拣析示体,故云即色是空。应知体空通衍三教,通则但体生死即空,此偏空也。别圆能体涅槃亦空,此中空也。离边属别,即边属圆,今在圆也,圆中名空,此空无尽。

○二「又大」下,圆假无尽二,初引经示相三,初大集约八十明假二,初本土所修。

﹝智者疏﹞又大集经释无尽意:东方过十恒沙国微尘世界,国名不眴,佛号普贤。纯诸菩萨无二乘名,但修念佛三昧,不灭不生不出,心行平等,犹如虚空,是为念佛。即见佛时即具六波罗蜜,得无生忍。所谓不取色即檀,除色相即尸,观色尽即羼提,观色寂灭即毗黎耶,不行色即禅,不戏论色即般若也。

﹝知礼记﹞此是妙假具于三观,不灭故假,不生故空,不出故中,盖不流出二边故也。此观观佛,具观三身,至分证位,名为见佛。一切佛法无不现前,且举六度耳。

○二「身子」下,依法立字二,初身子问。

﹝智者疏﹞身子问:「谁为汝作字,名无尽意。」

○二菩萨答。

﹝智者疏﹞答曰:一切诸法因缘果报无尽,一切诸法不可尽,初发无上菩提心已不可尽。譬如虚空不可穷尽,为一切智发菩提心,岂可尽乎?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十力无畏等无尽,因如是等发心,故不可尽。众生性无尽,教化众生无尽,知一切法性无尽,故无尽是名菩萨发心无尽。又檀波罗蜜无尽,乃至方便无尽,凡八十无尽。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从是得名,名无尽意也。

﹝知礼记﹞具彰愿行,愿行无尽,名于此立。因缘果报,即依苦集。立誓因缘集也,果报苦也。为一切等,依灭立誓,以一切智,及五分等佛果法,故众生性下依道立誓,以顺法性,教化众生,知道法故,皆云发心,知是立誓。「又檀」下,依誓立行,万行皆为檀等摄也。称波罗蜜行到果也。若愿若行,皆无作故,方得无尽。「凡八」下,结上愿行皆即法界,是故皆含一切佛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