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西部古寺,坐落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的清凉山上,位于北纬36°13′,东经104°52′。寺院所处山脉属华家岭余脉,呈南北走向。东有祖历河,西有关川河。双河在山脚下交汇后流入黄河。寺院主山总面积1300余亩。山下海拔1552米,绝对高程118米。山上植物品类较多,并有丰富的中药材分布。动物有狐、兔、野鸡、锦鸡、野鸭、鸳鸯、蛇、鼠等,寺院所在地山脉由凤岭、香炉峰、玉皇岭、笔架山、馒头山五座主峰组成。呈苍龙回首,凤展单翅山形。 清凉山寺历史悠久,寺院下面的古镇为历代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名震中外的丝绸之路中大路就从寺院下通过。清凉山开山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4)并建寺,至今已有上千年之悠久历史。宋朝于山下设置青兰纳心寨,充分显示了该山该地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金占领西北后,在斯地设新会州以领一县四堡寨,直至元初城被焚毁。明正统二年(1441年)在寺院下筑城设置郭城驿站,直到清末。 清凉山峰峦毓(yu)秀,风景幽雅,历代不乏名人登临,汉武帝登山览胜而留汉武台,郭虾蟆守城尽节命名郭成驿。刘一明结庵讲道,王言伦筑台读书,范振绪登山叹彩画绝纶,徐向前挥师经此北上抗日。由于帝王名流的登临驻足,更使清凉山名垂史志,光耀千秋。 清凉山寺位于后山,是一座佛教寺院,历史上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菩萨殿、金龙护法殿、韦陀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等。寺院前山分布有诸多道家建筑。根据史料记载,前山道教建筑群为四门、五楼、十八宫等。寺院建筑大多毁于同治兵燹(xiǎn),只残留钟楼和山后的菩萨殿。1993年当地民众发起重建,在众居士和信众们的大力支持下,斥资一百余万于08年建成气势雄伟的五楹两层式大雄宝殿,殿内塑有庄严的全堂圣像,当年的四月初八,数位法门寺大德高僧不远万里特意赶来主持了古寺大殿开光法会。现已恢复重建的还有大殿旁边的三楹歇山顶式金龙护法殿,菩萨殿、讲经堂、钟鼓楼、僧房、山门等目前正在筹建中。寺院旁已建成二层十间的办公楼。清凉山寺以弘扬佛陀正法普度苦难众生为尊旨,大殿内陈列着一组高二米宽四点五米的明式雕花金丝楠木大经柜,经柜内供奉着佛祖法身舍利大藏经,寺院以及其下院清凉寺供奉有三部大藏经,分别是《乾隆大藏经》、《永乐北藏》和《净土大藏经》,此藏经为寺院镇寺之宝。清凉山寺法宝流通处现为江苏弘化社、庐山东林寺等国内大型弘法机构的指定结缘点。拥有万余册藏书。常年为周边信众以及临近寺院免费提供各类经书法宝。 清凉山寺宗教活动主会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佛祖释迦摩尼圣诞日。届时邀请法师讲经弘法,并开展各种佛事活动。山会之日,商贾云集,游人如织,蔚为壮观。作为一方佛教圣地,历代不乏名人墨客的题吟酬唱,高度概括总结出了清凉八景为:汗烽秋声(馒头山汉代烽火台)、古驿流烟(明代郭城驿城)、青山叠嶂(清凉山主峰)、双河霓霞(为祖历河、关川河交汇处)、暖泉春涨(在大羊营关川河中有泉,冬天不结冰,春季水旺)、半城夕照(金会州遗址,今俗称郭虾蟆城)、卧牛望月(在红堡子村,与清凉山遥相呼应)、响河滴翠(位于红堡子村,为祖历河瀑布)。内八景为:凤翅层峦(北山东南山余脉,状如凤翅)、月坪晴雪(胤(yìn)嗣宫所在之月坪)、断砚虹桥(笔架山与馒头山之间斩断砚)、寺嘴烟岚(大羊营罗圈河湾寺儿嘴)、北岭晨钟(凤岭之钟楼)、南山暮雨(即玉皇岭)、龟蛇出山(山门口龟蛇象形山体)、笔架春晓(前山笔架)。
寺院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清凉山寺;
邮编:730726;
电话:15209433914;
联系人:吕宝明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