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性味甘平。现代研究发现小麦主要含氨基酸,糖类,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及淀粉、蛋白质、糖类、糊精、粗纤维。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麦胚:含植物凝集素、维生素E。
麦麸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蛋白质,有和缓神经的功效,可治脚气病和末梢神经炎。
面筋:小麦粉水洗得之的面筋,性甘凉,为素食中的佳品。功能为益气和中,痨热病人宜煮食之。
浮小麦(为未成熟的嫩麦,淘洗时飘浮于水面):性味甘,寒,有镇静,止盗汗、虚汗,生津液,养心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热多寒、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症。
功能:补心养肝,除热止烦,厚肠胃,强气力,消肿止痛。
效用:补心气,治神志不安,夜寐不宁,悲伤欲哭,精神恍惚,心慌怔忡,自汗,盗汗,脏躁等症。补五脏,养肝血,厚肠胃,治疗泄泻、寒痢,气短乏力。除热止烦可奏滋阴生津止渴之效,治疗骨蒸潮热,咽干口燥,心烦口渴,身体壮热,小便不利等症。
【应用实例】
1.口腔溃疡:小麦面烧灰2份,冰片1份,混合研细,吹在患儿口疮面,每天2~3次,3~5天即愈。
2.慢性脑膜炎:小麦麸100克,瘦肉250克加葱、盐等佐料拌成馅,以糯米粉包成包子,蒸熟后食用。
3.眩晕:浮小麦、黑豆各30克,水煎服。
4.神经衰弱:小麦30克,大枣10枚,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
5.自汗盗汗:浮小麦5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6.骨质增生:小麦麸500克,陈醋250克共放铁锅炒热。装入布袋内趁热烫患部,可用两付轮流。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
7.水肿:小麦芽6克,焙黄,水煎煮浓汁去渣服之。
8.淋症:将小麦50克煮沸后,下入通草9克,再用文火煮成浓汁,去渣饮汁,早晚空腹饮用各1次。
9.腹泻:小麦粉(炒黄),糯米(炒黄研粉),大枣(去核干燥研碎),每次15~30克,开水调服。
10.脏躁,心神不宁:小麦500克,甘草90克,大枣10枚,上三味加水煮,温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11.烦热,消渴,泄痢:小麦做饭及煮粥时,用于消渴口干。(《食医心镜》)
12.肠胃不固慢性泄泻:小麦面炒令焦黄,温水调服,每日2次,每次一汤匙(《饮膳正要》炒面粉);或以飞罗面炒熟,每晨以白砂糖或炒盐调食,用于大便久泻。(《随息居饮食谱》)
【注意】
小麦味甘,麦性凉、面性热、麸性冷、曲性温。北麦日开花,无毒。南麦夜开花,有微毒。面性壅热,小动风气,发丹石毒。多食长宿癖,加客气。
勿同粟米、枇杷食。凡食面伤,以莱菔、汉椒消之。寒食日用纸袋盛面悬风处,热性皆去,数十年久留不坏,入药尤良。新麦性热,陈麦平和。服土茯苓、威灵仙、当归者,忌湿面。麸中洗出面筋,味甘性凉,以油炒煎,则性热矣。多食难化,小儿病患勿食。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