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古刹新风:兴办养老机构佛教寺庙一览

发布时间:2019-10-12 09:12:17作者:大悲咒入门网
据国家宗教事务局统计,像瑞竹岩寺、灵隐寺、寒山寺等兴办养老机构的佛教寺庙目前仅浙江、江苏、福建三省就达22个。最近,北京、四川、山西、广东等地也传来佛教寺庙兴办养老院的消息——

  前不久,台恩普教授随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调研组到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调研。一路走来,详细了解了当地佛教寺庙兴办养老机构的新鲜做法和实践。

  瑞竹岩寺——养心苑设施先进

  调研第一站是福建漳州。从厦门出发,车由东向西跨过九龙江,路北不远,即看到了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瑞竹岩寺。

  确切地说,瑞竹岩寺位于龙海市板山镇梧浦村东的岐山西南麓,为五代僧人楚熙所建。楚熙剖竹引泉,而竹生笋,故名瑞竹岩。但见庙门石柱九皋居士题刻对联“夙根有慧皆森发,上善无声自广长”。庙内金柱陈天定明天启五年(1625年)题刻对联“风静潮初满,山空月正中”。庙址前有唐、宋时种的铁树两株。明东阁大学士林钎、吏部郎中陈天定曾于此读书。林钎还建八角凉亭,题名“介石云巢”;抗日战争时期弘一法师(李叔同)曾居于此。现岩上寺庙系上世纪90年代按原址重建,游客不断,香火称盛。

  该寺大和尚普法下巴上蓄着茂密的美髯,性格开朗,行事豪爽。他面带笑容,好客而热情地介绍:“积德行善、普渡众生是我们佛教的宗旨,如今寺庙引导居士民众将化缘、捐赠得来的钱回报社会,奉献给老人,是一项应有的善举。”他指着山下的工地说,那便是瑞竹岩寺已办完征地手续、正在兴建中的养老机构——“瑞竹岩大家庭养心苑”。该苑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大家庭养心苑整个主体建筑呈圆环结构,象征团结、和谐的文化理念。建成后的养心苑内将拥有300多个房间,可容纳300至500位老人入住;大型文化活动剧场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学习、娱乐;苑内设施齐全,设有无障碍楼梯、安全便捷的电瓶车,方便老人的生活起居。普法大和尚颇有信心地说:“养心苑正在施工,按计划争取今年年底前土建主体工程全部封顶,2008年进行内部装修和人员配套,年底让老人入住。该项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由瑞竹岩寺承担。”

  陪同调研组而来的福建省民政厅负责人介绍,省委、省政府对社会兴办养老机构十分重视,对瑞竹岩寺兴办的大家庭养心苑,省里、市里都做了大量工作,形势发展不错。去年开工典礼十分隆重,大家对寺庙兴办养老机构积极性都很高,希望把它办好、办成功。

  灵隐寺——安养堂办了15年

\

  杭州灵隐寺,名山古刹,这座规模并不算大的寺庙由于建在美丽的西湖旁边而名声显赫。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印度僧人慧理见这里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七殿堂,僧众三千,成为江南名刹。自创建以来,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成了现在的规模。

  谈起养老院的事,该寺年轻的大和尚监院、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说,杭州市灵隐寺佛教协会早在1992年便办起了主要供养老僧人的“安养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带领我们来到灵隐寺旁边的一个呈长方形的优雅小庭院——灵隐寺安养堂。这座养老院的院长周航中等个儿,圆脸儿,微胖,性格内向,是一位从市卫生局退下来的女干部、老医务工作者。13年前,她被聘请到安养堂。自来到这里,她与这里的老僧人、老尼姑和睦相处,一直无怨无悔地工作到现在。周院长说,1994年刚建立安养堂时,一共有27位老人,最大的99岁。现在只剩下了9名老人,其中有两个男的,7个女的,最大的94岁,最小的75岁。安养堂现有管理人员8名,其中,除了院长、助理、会计之外,还有3名服务员、两名炊事员。“现如今,老人过得十分安然,都感到很幸福。”周院长笑着说。周院长长期受环境的感染,性格平静,善心永驻。她像女儿般对老年人百般呵护,体贴入微。

  光泉大和尚告诉我们,最近灵隐寺准备投资8000万元在杭州市江干区丁桥村,结合龙居寺的恢复重建,再建一座安养堂。如能买下200亩山坡地,计划60亩地建寺院,140亩地建安养堂。他企盼地说,只要政府支持,将地批下来,资金由寺庙出。新建成的安养堂将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园林式的养老院,床位可达400多张。浙江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寺庙兴办养老机构是好事,我们一定积极支持。”

  寒山寺——“一十百千万”慈善计划

  以一首诗而闻名中外的寺庙,要数苏州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很多到苏州游览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亲自体验一下诗中的意境。

\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5公里外的枫桥镇,始建于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据传,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内主持,故名寒山寺。1000多年中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枫桥夜泊》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该寺慈眉善目、悠然大度的大和尚秋爽的一项方略宏图,不由使人对佛教寺庙转变了一些固有的看法。在颇具佛教特色的会客室里,面对中央、省、市领导,秋爽大和尚像对亲人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佛教寺庙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我们要以慈善养慈善。”简洁的话语,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该寺兴办养老机构,做好老龄慈善的初衷。

  秋爽大和尚豪迈地提出,到2010年寒山寺要实现“一十百千万”的慈善计划,即在5年内,寒山寺要为社会建立一座养老院;建立十所希望小学;资助一百名特困大学生读书;资助一千名外来民工的孩子读书;帮助一万个特困家庭。一片慈爱心,天下更美好。目前,这些慈善救助项目运转良好,不断扩大。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来到就在寒山寺旁边的一家慈善超市。这家慈善超市门面并不大,但居民家庭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用品货物也算得上应有尽有、基本齐全了。超市服务人员说,这里的物品主要供应给那些有困难的群众,来这里购物,不要现钱,只凭慈善机构发的购物代金券。秋爽大和尚说:“像这样的慈善超市全省共有4个,先期共投资80万元,每个投资20万元。慈善超市平均要为200户困难群众提供解决温饱的服务,资金由寒山寺提供。”碰上几位前来购物的附近村民,他们反映良好,说寺院和政府为老百姓着想,办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善事。

  对该寺兴办养老院等慈善事业,陪同调研的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省宗教事务局局长,以及苏州市副市长等各级政府领导,都表示要给予积极支持。国家宗教事务局王司长说:“如今佛教的理念已融入到了兴办养老机构的活动中。”他解释道,在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信奉佛教。他们的晚年生活引起佛教寺庙的关注。佛教中的要报父母、众生、国土、佛祖“四重恩”,以及“普渡众生”的理念,与社会上提倡的养老、敬老、助老中华传统美德有相通之处,并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使佛教寺庙兴办养老机构成为一项众望所归的善行善举。而且,寺庙大都建在山高林深的清净之地,也正是老年人极为喜欢的生活环境。

  王司长介绍,据国家宗教事务局初步统计,像灵隐寺这样办养老机构的佛教寺庙仅浙江、江苏、福建三省就已达22个。最近,北京、四川、山西、广东等地也传来了佛教寺庙兴办养老院的好消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原来对寺庙持有的一些陈旧观念,随着一步步深入调研,渐渐转变。世事不古风俗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古刹新事,犹如一股清凉的新风沁人心脾,不由让人感慨万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