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入门网

对于密教皈依上师的一些个人认识

发布时间:2019-11-15 09:14:42作者:大悲咒入门网

最近佛教论坛和法华论坛先后出现少数朋友对于四皈依皈依上师的质疑,并逐渐演变到贬斥整个金刚乘。后学认为,只要合乎三法印的,传承清净无缺的各宗佛法,其实都是互不相违的,它们分别适合于不同根器的众生。在此佛法不兴的时代,佛教界内部显密互谤,实在是件很可悲的事情。  首先,宗喀巴大师其实非常强调皈依上师的,他专门为印度马鸣菩萨著的《事师法五十颂》造释。在他的菩提道次第教授里面,也是教导学佛人应该视师如佛,如:“万善根本从师出”,“诸善知识真佛身”等。况且,宗大师于《菩提道次第广论》外,还造了《密宗道次第广论》,一向主张显密各宗互不相违。这位试图引宗大师的话来贬斥密宗的朋友,实在应该好好看些宗大师的著作。  在大乘佛法中,我们知道,其实在此娑婆世界,现种种形象度化众生的诸佛菩萨是不可思议的,如法华经中那众多从地涌出的菩萨。  佛陀本身,也是同时具足法报化三身,以各种因缘弘法利生。例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时代的人们,因善根成熟,能够有缘跟从佛陀(属于化身佛)修行佛法。而后世的修行人中,已登地的菩萨,可以领受报身佛的教导,许多密宗经典,就是报身佛所传;显密各宗的大修行人,都常常在定中甚至平时感佛菩萨现身传法,这在历代高僧的事迹中多有记载,如智者大师证法华三昧后,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又如宗大师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时,经常亲向本尊文殊菩萨请教疑难。而对于我们这些凡夫,则只能依从示现凡夫相而具备戒行实修的善知识修学佛法,其标准可以概括为善知识十德。这些善知识对于我们的恩德尤其巨大,没有他们,我们可能连佛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同时他们虽然示现凡夫相,其内证也非我们所能知。  因此,具足善知识十德的上师,其实是总摄佛法僧三宝的佛法的化身,视师如佛是完全合乎佛法的。须知,佛法的利益均来自恭敬心,否则我们为什么要拜泥塑木雕的佛像呢?  显宗虽然不专门独立出皈依上师,但是我们看历代祖师的传记,他们大都是老老实实依止具德善知识老师的。历史上,大成就祖师的法脉往往由那些终身依止的侍者弟子接下来,例如禅宗六祖大师的大弟子,怀让祖师经六祖印证,“豁然契会”后,“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大善知识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是经论所无可替代的,佛法僧三宝其实正是在这些具德善知识身上得以具体体现。世间法的成就,尚且依靠老师,何况无上佛法?  更进一步,在密宗里面,皈依上师,其实正是修行的入手处,对上师的真实无伪的信心也同时就是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而密宗入手的四加行修法中的上师相应法,在实际下手时相当系统可行。其所培养的相应,和显教净土宗里面通过念佛与阿弥陀佛的相应,以及根本乘原始佛法里面的十念法其实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后学个人理解,本质上是通过此种种方便,转凡夫的身语意为佛的身语意。  如果按照三十七道品,则应该对应于信力的培养。《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当代大德法尊的著作中说:“印度的僧伽,摄授弟子,初在熟识戒律之后,不要他学教参禅,先教以赞佛功德,如教之读一百五十赞和三百赞等,……,以此坚其信心,待信心坚固之后,始进学他种教理。”可见信力的培养和皈依的实修,是一个佛弟子必备的基础。印度大德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法,始终就是在强调皈依,这决不是多余的。在密宗行人后面实修的每一阶段,也都有赖于具证上师的教授,因此方能克期取证,金刚乘修法的独特殊胜之处也在于此。  认为四皈依和三皈依矛盾,把上师和三宝故意对立起来,如果不是出于对佛法的误解,那么就不能不省查其用心了。当今佛弟子类似的错误还有只皈依佛和法,不肯皈依未成就的凡夫僧,俗称“二宝居士”;或是自认为心皈依,却不肯走皈依受戒的形式,自居“不着相”。这样的人,其实都还没有真正理解皈依的含义,没有明白上师、佛法僧三宝本质的无别与相互含摄。  最后奉劝那些对佛法特别是密宗缺乏足够了解的朋友,切勿抓住一点佛法的皮毛而妄加评论。这样做,即使在世间法的层次也不是有修养的人所为,何况还有谤佛法、误导众生的业果在里面。对于佛法各宗的一些殊胜方便,如果所知不多,不妨暂时存疑,发愿将来有缘得遇真正的善知识而能够清楚地了解。  上面所言,仅个人管见,特别是有关密宗的见解更是难免谬误,希望论坛上诸大德高贤指正。

\

作者:成军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