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成佛的心,也可以理解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菩提心的本体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正觉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说的就是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基石,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为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为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
有些佛学专家认为,菩提心是人类的深层潜意识中所具有的探求生命真谛的原初愿望,在三层人格分类法中(显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菩提心属于第三层的集体潜意识,层次和境界相对高深。而求知欲和好奇心相对来说就比较浅显。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往往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
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就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一定的主动性,是人类最根本最智慧的一种心理境地。
修菩提心是一种愿望或愿望的达成,是生命中一个新的力量。而修行必须先有目标,然后才是修行。修行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天算一天。佛教的修行不是这样的,佛教是先有目标才有过程,修菩提心时,要以愿导行,心要定,不能心到处跑,如果到处跑,受到迷惑,就说明你还没上路。需要继续发愿,行善。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就是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而菩提心的修炼正是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版权所有:大悲咒入门网